12月4日,“历史唯物主义与第二个百年征程”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1年年会在西安开幕。
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从当前全国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的背景下来看,针对“历史唯物史观与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探讨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课题和时代命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进,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历史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过程。党的百年创新性历史实践和伟大成就充分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充分贯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充分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百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原理深刻涵养着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同时我们党又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创性的、标识性的贡献,既推动着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又使得以强烈的实践意识精准判断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理性、在尊重历史规律基础上构筑的强大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深厚人类情怀,成为我们党*民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特征。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的新的伟大斗争,我们需要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发展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以新的认识、新的实践为历史唯物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我们相信,在党*民第二个百年奋斗历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必将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展示出新的强大生命力,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已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变得更加深刻,也更具有深层次的世界影响力。
“总结党的百年历史,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所提到的,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在此理论意义上,本次大会的举办恰逢其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在致辞中表示,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始终追求对象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始终追求思想认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矛盾体系中把握真相,让党史的任何重大结论都要经得起客观真实性的检验;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就要把握规律性,只有把握规律性,才能真正具有预见性,才能通过回顾党的百年历史,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就要坚持人民性的原则,只有尊重人民的利益需要才能真正体现了利益需要的正确发展方向。针对《决议》作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论述,侯惠勤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据。首先,要从历史必然性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历史规律表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规律性和客观必然性;其次,要从历史新拐点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变革期“两个时期”重叠的历史新拐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要历史背景,这个历史的新拐点意味着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力量和动能、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形态发生了深刻转变;最后,要从“两个大局”同步交织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两个大局”同步交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中国历史根据,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上升为世界历史事业,表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完成了消除贫困的世界发展难题、国家制度定型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协调的世界社会主义难题、执政党长期执政而不腐败的世界政党难题。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百年大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是充分运用党的百年宝贵历史财富,将党领导民族复兴的百年飞跃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成为新的历史坐标的重要会议。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提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依据党的历史发展进程,准确区分了党的历史时期转变,明确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确定为党的新的历史时期,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历史根据。颜晓峰进一步提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载入史册,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创性意义,表明党和人民正在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明确了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确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化,肯定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历史性贡献;强调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银传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积累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根据时代规律和人民意志变革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二是坚持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的有机统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三是坚持话语批判与话语建构的有机统一,在批判错误思潮中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是我们党百年来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在同反动落后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先进的党。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新特点新动向,如何提升全党同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经验与水平,是打赢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动机与阶级利益是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提出,面对理性选择理论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动机的质疑,要明确共产党人以革命正义超越了出于个人利益考量的理性选择,以共产主义的阶级利益超越了个人利益和自我利益的计较,使得共产主义的集体行动成为可能。中国共产党人以“为了集体、为了后代,为了社会前途”的强大信念和努力奋斗实现了共产主义的集体行动。基于此,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内在要求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提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就是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构筑着一部宏大的社会文化融合与跃迁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凝结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两个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吴付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辛向阳、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通过线上形式分别作了题为《党内法规体系的基本特征与未来发展》《深刻把握理论创新的丰富含义》《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的主旨报告。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与会学者还将围绕“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等议题展开研讨。会议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陆航 杨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