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历史唯物主义,通俗的解释历史唯物主义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7:47:34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名师解读

(1)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马克思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

(6)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本源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精选例题

习题1.【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解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前,自然观上就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而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才有了唯物史观,选项D正确。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就有的。因此,本题应选D项。

习题2.【单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

A.哲学的基本问题

B.区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基本问题

C.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D.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指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把哲学基本问题运用到历史观领域就形成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问题。因此,本题应选C项。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一)含义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属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自然地理环境。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社会存在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主要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根据不同的主体,社会意识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包括社会心理、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基本要素。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

★★名师解读

关于社会意识的分类:

(1)从社会意识的高低不同层次划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日常社会生活的一种直接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表现为感情、风俗、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间接反映。

(2)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把社会意识形式划分为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非社会意识形态),后者包括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某些管理科学。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名师解读★★★

什么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两方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实体性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和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等)。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定的客观的经济关系。其静态构成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与人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的形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性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名师解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主要表现在:

(1)当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当生产关系没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

(1)含义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部分。在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

(2)分类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等。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革。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体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总是由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基本相适应,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1)社会形态

马克思将社会形态归纳总结为五类,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社会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2)阶级和国家

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只是在社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又生产不足的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才存在的现象。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没有任何剩余产品可供私人占有,因此不可能发生阶级的分化。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对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阶级对立持续存在,在封建社会表现为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在社会主义社会表现为人民大众和少数敌对分子的对立。当生产力发展到极端发达的时候,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时剩余产品极大地丰富,不再需要私人占有,阶级也随之消失。

国家是阶级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其根本属性是阶级性,国家内部存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国家本身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人在国家中都会有自己的阶级属性,或者是统治阶级,或者是被统治阶级。

名师解读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主要表现在

(1)当上层建筑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2)当上层建筑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会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

四、社会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发展,也推动着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的转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体现。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直至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革命斗争,而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改革是指在统治阶级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以维护社会的根本制度为前提和目标,依靠现存的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4.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杠杆。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名师解读

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考试中常常结合时政内容来考查,如时政出现“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强调人民的重要性的表述,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考点清单

考点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考点2——社会存在包括哪些要素?

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自然地理环境。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考点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试中主要考查应用,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分析,尤其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重点掌握。

考点4——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什么?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两方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考点5——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包括什么?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考点6——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生产工具。

考点7——生产关系的静态构成包括什么?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与人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的形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性作用。

考点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什么?

国家政权。

考点9——区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等。上述例子要记牢!

考点10——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社会基本矛盾。

考点11——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阶级斗争。

考点12——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什么?

改革。

考点13-—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是什么?

科技革命。

*易混易错

(1)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一样吗?

不一样。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在我国是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表述正确吗?

错误。先进的生产关系不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确表述应为: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一样的。不能说先进的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当上层建筑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会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