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试验结束后可通过以下方法评价浆液扩散半径:
(1)钻孔压水或注水,求出注浆体的渗透性;
(2)钻孔取样,检查空隙充浆情况;
(3)用大口径钻井或人工开挖竖井,肉眼观察地层充浆情况,并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
考虑到地基土的不均匀性,在确定设计浆液扩散半径时要注意选取符合设计要求的,在多数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扩散距离。
确定了浆液扩散半径后,即可设计注浆孔布置。注浆孔的布置应能使被加固土体在平面和深度范围内连成一个整体。
在一般情况下,用作防渗的注浆应设置不少于 3 排的注浆孔,注浆孔间距可按 0.8~1.2m范围设计;用作提高土体强度的劈裂注浆孔间距可按 1.0~2.0m 范围设计;压密注浆在选用坍落度较小的水泥砂浆时,注浆孔间距可按理论球状浆体直径的 2~5 倍设计。多排孔的布置以梅花形布孔为宜。
6、注浆压力和流量
渗透注浆的最大容许注浆压力推荐采用注浆试验曲线确定,即在注浆试验过程中,逐步提高注浆压力,求得压力和流量关系曲线(如图 21-14 所示),当压力升到某一数值(pf )时,注浆流量突然增大,表明地层已产生劈裂,因而把这一压力值作为确定最大容许注浆压力的依据。
在缺乏试验资料或在进行注浆试验前需预定一个试验压力值时,也可根据以下砂砾地基注浆的经验公式确定。
岩石裂隙注浆最大容许注浆压力除根据注浆试验确定外,也可根据经验曲线或经验公式确定,式 21-4 为考虑地质条件、注浆方法和浆液浓度的经验公式。
不同条件下的 m 值见表 21-5。表中第一类岩石指强烈风化并有多组大裂隙的松散岩石,第二类岩石包括弱风化、中等裂隙性岩石,第三类指有细裂隙的较致密岩石。稀浆是指水灰比大于1的水泥浆液,稠浆是指水灰比小于1的水泥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