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询问基础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地区、学校、教龄、年纪、任教学科、身份;然后请问您平常的作业、测试、考试有使用过什么线上产品吗?你平时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作业的内容来源是什么?最后有什么推荐和吐槽的地方比如:哪个产品的什么功能好用?哪个地方不好用?为什么?
3. 发放任务卡
我们需要给用户模拟一个真实使用场景,以创造一个实际场景的方式告诉用户任务,用户就可以通过自己以往的经验,带着生活实感,更主动地使用产品。
通过制作任务卡的方式来进行模拟场景,以假设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取得什么样的结果作为任务卡的模版。
如果是面对面测试可以提前打印出来,在测试时发放给用户;远程测试把剧本化任务复制黏贴至对话。
本次可用性测试由于是线上测试,没有办法给用户发放纸质任务卡,首先口述一遍给用户,随后在微信群复制粘贴任务卡的内容,以防用户忘记任务,可以快速查看。
4. 体验并记录问题
观察并记录用户的行为,并在一个单任务完成后,提示用户稍事休息,然后提问《单任务满意度问卷》中的问题。
此时可以回答用户操作过程中的疑问,也可以藉由操作中的细节做延展发散,询问用户操作感受。通常可以获得很多针对该单任务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后续就需要记录整理,作为优化任务,帮助提升产品可用性和易用性。
- 不要主动引导用户:测试过程中,主持人给出任务和场景后,应当让用户自主操作,用户碰到困难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的时候,主持人要让用户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困惑的原因,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教用户下一步怎么做。
- 记录用户行为:操作是最直观、真实的反馈,观察员需要详细记录用户的操作点。用户会因为不好意思吐槽产品而给出虚假的反馈,而动作行为不会骗人,所以要减少对测试者语言上的干扰,多观察用户的动作行为。
- 观察用户的表情:在操作过程中,用户会下意识地发出一些声音和微表情动作,这些细微的反应需要注意。
- 把握访谈节奏:可能会面对用户会一直说大量和访谈不相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制止。
实际老师点击流程:
老师先点击日常测练按钮,然后点击新建练习按钮,在找不到练习题的入口后,又返回首页,点击了扫描仪读卷。
观察记录过程中的疑惑点:
- 答题卡模板匹配,老师提到如果是自己,只看标题!其他老师通常看到蓝色就会点,不会认真看是什么。
- 学校里有个老师统一发布作业,会把全年级班级都勾上!其他老师不会关注或处理这个。
- 作业的答题卡版式,高中数学题量很大的,尽量减少非试题的占用空间给学生去写。
- 完成电子化的,尽量会使用带题*版式去使用。
- 希望选择题批改留痕,数学因为选择题少会出成填空题,手批!原因是希望题干、学生作答、批改痕迹评语等在一张纸面上显示。
- PDF格式,题目质量非常好,手抄下来,一般的话就换一张试卷。
- 练习班级,学校要求全年级一样的,不能出现不一样的会出问题的!
- 周考考试时间是统一的,作业不会每次做完每次出,有的话就是全年级一起出好了。
- 默认一个年级都用,扫描看老师个人情况是否勤快,要不要一起扫描了。
- 但是编辑分值入口,艰难找不到!找了半天只看到了编辑题目,无奈点进去发现可以改!
- 修改分值,应该是去题目、改题*地方去修改!主要是没有按钮,只有蓝色的字可以点
- 模拟了一下修改客观题答案、修改题型,老师看不到蓝色的按钮文字,不知道可以点!
- 对于样卷和学生卷放进去扫这件事表示能理解,第一反应有点担心样卷和学生卷放进去扫会有一次送两张纸的情况。
5. 体验后访谈并记录
用户完成任务后,主持人需要向被测试者提问来总结和再确认用户的使用体验,问题要与被测试的目的对应。
提问题的时候问题要明确,不要问含糊不清或者用户不好回答的问题。也避免问抽象的包含多种可能的回答,这样容易让用户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多用开放式问题增强用户的表达*。
整个流程中哪个环节最麻烦?对比同类竞品,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优势?我们有可以把作业/测验的成绩发送到家长手机里的功能,您倾向于默认每次都推送还是每次设置是否推送?还有什么建议吗?
九、测试后总结1. 问题汇总
测试完成后,趁着记得内容,快速把问题进行整理,如果有录音或者录屏可以重新进行回顾。
主持人和观察者需要一起进行总结分析,测试结果往往会出现大量问题,零散的问题不方便进行分析和归纳,需要按照测试任务或者页面进行分模块,在每个模块下,罗列用户好的反馈以及不好的反馈。并根据不同模块整理,把问题总结归类,并给对应问题进行分类,区分哪些问题可以优化,哪些问题不是体验类的问题。
当问题总结归类完成后,引入「用户体验八阵图」来对应相应页面,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现有项目中精细到单个页面中所面临的用户体验设计问题。
这样一来,可以快速发现体验问题最多的是哪个页面、体验问题最严重的是哪个页面、体验问题中哪个模块的问题最多等。最后输出本次可用性测试的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