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心区原名叫长沙南区,1996年因为天心阁而得名天心区,老天心阁从明朝起一直是长沙城内最高建筑,它扛过了太平军,连太平军三号人物萧朝贵都交代在天心阁城下,但老天心阁没有扛过文夕大火,现在旅游看到的天心阁是1984重建的,崇烈塔和崇烈门是2006年重建的,因为抗战时天心阁区域也是重要守城阵地。天心阁下面的城墙是长沙城墙唯一遗留的一小段文物,当时长沙城墙被拆的时,是湖南大学老校长曹典球誓言要睡在城墙上与城墙共存亡而保下的一小段。在中山亭建好前,长沙戴手表的人都是以天心阁的午炮来对时的,所以当时长沙时间又叫天心阁时间。
27..岳麓区原名叫长沙西区,1996年因为岳麓山更名为岳麓区,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尾峰,海拔只有300米,一堆辛亥义士们镇山,山脚岳麓书院,山中麓山古寺,山顶云麓宫,正好代表了佛道儒三家对尘世的态度。岳麓山下3所211,2所985,几乎都没有围墙,麓山南路贯穿其中。在一些老长沙的印象里,从不认为岳麓区算长沙,但我这种老河西听了也就是笑笑,因为岳麓区的发展和活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我很喜欢当年麓山南路,二里半的打印店里老学究们,因为学术观点不同可以吵得面红耳赤,众多二手古书店老板看心情随缘卖书,中南湖大师大的学子们,来来去去,留下他们的大学故事和记忆,这就是他们记忆中的长沙印象。
28. 开福区,原名叫长沙北区,1996年因为开福寺而得名开福区,开福寺本来是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私人花园,因为礼佛所以将花园赠与高僧保宁和尚开佛事,开佛谐音开福,故名开福寺。开福区内最有名的应该算芒果台,不管德雅路的芒果老台,还是马栏山对面的芒果大楼,都属于开福区,而且现在很少人知道老长沙县的中心在开福区的潘家坪,长沙一城存双县(长沙县 善化县)的附郭格局持续过800年,另外教员在长沙购置过的房子就在开福区的清水塘~
29.雨花区原名叫长沙市郊区,1996年因为雨花亭古地名而更名叫雨花区,雨花亭传为南岳大庙所剩材料建城,但不可考,如果属实那应该是唐开元年间建造,抗战时雨花亭是中日交战的阵地,老雨花亭被夷为平地,只有门口两尊小石像遗存,以前雨花亭离天心阁的义茶亭刚好十里,往南送客,送到雨花亭是很高的礼仪,当然我对雨花亭的初印象就是这附近是长沙雅思考场。
30.还记得这座建于1968年的橘子洲便桥的人应该都30岁 了,以前像我们这种老河西乡里人喜欢走这里去橘子洲一侧游泳,橘子洲上的居民走这里来溁湾镇买东西,每年汛期,湘江可以水漫桥面而过,后来因为危险和影响泄洪,2002年被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