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回传记:张至顺道长简传08,道长打坐入定,华山静坐气住脉停
大家好,我是李渊回,欢迎大家来到新一期的渊回传记。这一期继续给大家分享,张至顺道长的故事。
根据上一期的内容,我们基本确定了张至顺道长出家的日期在1927年的正月十五,或者是1928年的正月十五。这个具体是哪一年,还有待未来新资料的补充,才能够最终的确定。
张至顺道长刚出家的十几年间,其实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刘明苍道长和几位出家的师兄,甚至都不认识字,基本啥都不会。根据张至顺道长的回忆,这几位出家的师兄,比自己还早出家七,八年了。但是,依然啥都不会。
渊回推测,这和当时的社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的出家人,出家的道士,只是能够学一点打坐,学一点功夫,至于想认识字,这些文化上的素养,还是很差劲的。所以就有了,张志顺道长碰到的师父,师兄都不认识字的这些现象。
其他的师兄们由于呆得比较久了,也比较熟悉。在山上种地的时候碰到云游的道友,都会主动地给人家磕头,请人家教一教念经,教一教文字。
张至顺道长由于刚来也比较腼腆,也不知道向这些云游的高人请教。只好等到其他师兄磕头请教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学一点。
由于,真是不认识字。所以书也看不懂,只能是,先 跟着别人一字一句地,把道家的一些流传的歌谣学会唱。然后,自己再对着字来认。这样的学习是非常缓慢,而又艰苦的。不过,这种种的困难丝毫不影响张至顺道长对学道修行的渴望。
令张志顺道长无奈的是,十几年来。本来是要出家学道的,可是十几年的出家时间大部分都用到了烧火做饭上。
庙里虽然不大,但是经常会有人来。只要一来人,刘明仓师傅就吩咐张至顺道长给客人弄饭吃。多数情况下是烧火,擀面,煮面。
那个时候不像我们现代,可以用气或者用电来做饭。每做一次饭都要重新的烧火,重新和面,重新改面,重新下面。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非常累人。根据张志顺道长回忆,有时候一天甚至要做八九顿饭。白天忙一天,没有休息的时间。只有到了晚上看见其他师兄都在炕上打坐了,张至顺道长才能够和他们一块儿打个坐,修个行。
不仅每天庙上来的客人,要张志顺道长来负责做饭。在庙里常住的师兄弟们的饭,也是张志顺道长负责的。
每天半夜,张志顺道长就要起床。然后走20多分钟去挑水,先是挑四担水,把庙里的大锅烧开,把米倒上,然后再去挑两担水。这样忙活了之后,才能去烧柱香。
烧上香还不能闲着,要立马去扫地,接着去炒菜,然后喂牛,然后还要砍柴,砍完柴了,继续开始和面。这个时候公鸡才开始打鸣,天才逐渐微亮。
等到张志顺道长忙活了好几个小时,把饭做好了再去叫师傅,师兄们起床。这些社区辅师兄们吃完饭了,还不洗碗。洗碗的工作,最后还留给了张志顺道长。
渊回一直不明白,碧云庵的师傅,师兄们是如何想的。难道是看张至顺道长好欺负吗?这种集体的修行生活,难道不应该是各自分工吗?做饭也就完了,还要去扫地,你们吃完了,还要再给你们洗碗。忙完里面,忙外面。管完庙里的人,再管来庙上的客人……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师傅,师兄弟们,心里是如何过得去的。
不过,这十多年劳苦恰恰像是修行上的磨练,像是开悟证道前的洗礼。张志顺道长利用自己仅有的一点,晚上修行时间,在打坐修行上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有一天修行,打坐还不到五分钟。张志顺道长便进入了,气住脉停的禅定境界。值得感叹的是,在祖国东南面的一个小岛上。有位姓南的修行人,在基隆市井的纷杂小巷里,也示现了气住脉停的禅相。
后有诗曰:
能受天磨是铁汉,
不辞辛劳十几年。
道长华山禅相显,
行者静定姓氏南。
好了,预知道长后事如何?且听渊回下回分解。
由于时间有限,以上的内容会难免有问题,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交流。
另外,大家都觉得有帮助,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转发推荐日上有限的内容,发挥无限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最后您的点赞支持,也会增加内容的更新频率。关注渊回,第一时间获取更新。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