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城的江北老街,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妇女用一条长线,左拉右扯,上推下磨地弹动,替面上涂满白粉的客人脱面毛。这一老行当在我们梅江区叫“拔面毛”,也叫“拔汗毛”。有一首俗谜:“四脚相碰,四目相向,一人咬牙根,一人在忍痛。”猜生活行为一,谜底就是“拔面毛”。
拔面毛是一种用麻线绞掉脸上汗毛的民间美容术,它广泛流传于中国许多地区,在台湾、广州等地称为“挽面”,在北方则称为“开面”,据老一辈介绍,按照传统习俗,新娘出嫁前几天或当天下午,其亲娘或者宗族里受人尊重的长辈便给新娘“开脸”,意为从头做起,让新娘别开生面,祝福其婚姻美满。开脸后也就意味着姑娘时代的结束,为人妇的开始。到后来,拔面毛逐渐发展为一种普及的美容术。但由于西方美容技术的传入和从业者后继无人等原因,这项传统技艺沉寂了较长一段时间,近十年来,有复苏的迹象。
拔面毛的行头很简单,只需一根线和一盒粉。拔面毛时,用一个夹子先把刘海和面颊的头发夹住,围上围巾,在脸上涂上一层薄粉(使皮肤干燥些,这样可减少挽面时的疼痛,也利于把脸上的细毛拔除干净),再用拇指在面毛多的部位反复摩擦,直至有点火辣辣的感觉(以抵消拔面毛之疼)。接着,用一根韧线,拧成一个活结,用线在左手食指上绕几个圈,牙齿咬住一个线头,右手捏住另一线头,来回拧着“8”字形,线圈在脸上游走,发出“哧哧”的声音。一起一落,一张一缩间,绞线如剪,借助交叉、闭合、拧动之势,渐渐把面、额、颈的汗毛和绒发绞去。不一会儿,脸蛋便显得光滑、整洁、容光焕发。最后敷上面霜,即大功告成。整个拔面毛过程快的几分钟,慢的几十分钟,在过去没有美容院的年代,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里,很多中老年妇人都精于此道。在我们梅江区,过去一般小姑娘不去拔面毛,只有出嫁后的妇女们每逢过年过节或有喜事时,会让有经验的邻居大婶老婆婆给自己拔面毛。在城里,这种行当则成了一项专门职业,并一直延续至今。在梅城江北一些老街上,有些拔面毛店有着几十年的历史。
撰文:何碧帆
来源:梅江周末
编辑:朱绮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