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个人卫生也打理不好,书桌课桌乱七八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学习好吗?显然是不能的。只有明确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该做什么。每一次写作业前做好什么准备,每一次预习和复习之后,我还可以给自己做好哪些安排的学生,才能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家长在寒假,不如先从生活习惯开始,让孩子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日常活动计划,从学习习惯抓起,才能帮助孩子对学习习惯产生深刻的意识,能够主动去做好寒假学习计划。
2、阅读习惯的建立,来自场景的熏陶
阅读习惯的建立,和学习习惯是一样的,靠家长的督促是很难从主观学习的意识上去提高阅读的能力的。那么每一个寒暑假,家长都会安排学生阅读。可是怎么阅读,家长是困惑的。因为孩子从阅读兴趣上就表现出了抗拒,不想看家长给安排的书,只想看家长不让看的书,所谓的快餐文学,是家长最担心的,认为孩子在寒假看这些书,完全对语文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其实阅读习惯的建立,多来自场景的熏陶。孩子的周围,同学们都在看这一类的书,日常课间聊的都是这一类的话题,孩子自然会主动探索阅读的内容。
同理,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就非常抗拒阅读,在学校就能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看书呢?因为有趣。孩子在家看书,家长不看,或者家长刷手机,自然手机要比书里有趣多了。家长没有阅读的习惯,家长没有阅读的氛围,基本上就不用谈在寒暑假去培养阅读习惯了。来自场景的熏陶,一定是家长也看书,日常家庭活动以阅读为主,亲子之间的沟通,让分享故事,畅谈书中有意思的知识,成为一种习惯以后,孩子才能主动去建立阅读习惯。否则,家长在每一个寒暑假,都尝试给孩子做阅读理解辅导,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是浪费时间,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3、有些能力,比学习能力更重要
家长们要知道,有些能力,要比学习能力更重要。善待他人、抗挫力、自理能力,代表着良好品德的一些习惯和行为,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的教育方向。或许孩子期末考试考得还不错,但是孩子的抗挫力很差,太过于敏感,家长又很少关注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埋下伏笔。孩子积极向上,充满了正能量,哪怕一次期末考试没有考好,但是也能主动地去承担学习的结果,诚实又勇敢,这样的孩子一定成长在特别温暖的家庭中,家长是非常支持和理解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性格、情商上的优势,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