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许多大学都把灵活就业的人数也统计在了就业的数据之中,让人惊掉下巴。但是,他们就这样做了,
那么,他们的灵活就业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就是毕业生毕业的时候,学校强制要求毕业生必须签订完就业协议,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为了应付学校,就随便找一家企业或者小卖部盖一个章子,就算是完成了就业。这些毕业生并没有真的就业啊,怎么办?自然就被统一放到了灵活就业的数据当中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在意大学生就业的数据。首先,自然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也是学校评优评选的一个重要参考数字,学校敢马虎吗?其次,就是为了第二年招生做准备。高三的毕业生报考高校,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你就业率低了,学生和家长还敢填报吗?
因此,许多大学都会填报灵活就业率,以抬高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看一看,每一个高校都是接近100%的就业率,看着是不是很舒服?但是,掀开放在上面的遮羞布,恐怕就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河南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我们来看河南大学2021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本科生灵活就业的人数为36.30%,而研究生则更夸张,为47.91%。本科生说他灵活就业还能勉强说得过去,毕竟现在的本科生太多,找工作不容易;而研究生普遍向往体制内工作,可能有这么高的灵活就业人数吗?
难道河南大学的研究生质量就这样低了?或许他们自己不承认,但是近一半的研究生灵活就业,这样的数据如何解释呢?要知道,灵活就业就相当于失业啊。
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考一个好大学的目的就是为毕业的时候找一份好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而现在,工作在哪里呢?学生感到前路迷茫,内心焦虑,更害怕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一个失败者。
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是不是应该要关注这件事。既然灵活就业的学生,实际上就是没有就业,为什么非要统计这样一个数据呢?难道就是为了数据好看吗?这样的好看,不要也罢!做一件事,都不能直面它,实事求是地对待它,不让人觉得好笑吗?
因此,笔者强烈建议,取消所谓的灵活就业者的统计,还毕业生就业率一个真实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