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国庆阅兵口号是什么,70周年阅兵群众口号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18:45:22

我送亲人过大江。邹健东 摄

人民,永远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定语。扎根于大地,人民军队与老百姓血脉交融,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大地沉默无言,始终滋养着蜿蜒的根系——

在丰都一役失去右眼的刘伯承这样感慨:“只要你是为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而战,战争夺去你一只眼睛,群众会给你千万只眼睛;夺去你一只手,群众会还给你千万只手!”

《闪闪的红星》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者、老兵王愿坚,用动情的笔触记下了抗战时的亲身经历:当时15岁的他留宿在村民张大娘家,大娘将仅剩的两个窝窝头留给他,却偷偷把嚼碎的花生壳喂给自己不满两岁的女儿。王愿坚喊了一声“娘”,一头扑到她的怀里,哭了起来。张大娘抚摸着他的头说:“别哭了……只要革命能成功,不知能保住多少孩子呐!”

树木努力生长,希望荫庇更广阔的清凉——

千余年前,那个冷月孤照的寒夜,杜甫笔下的《石壕吏》,传出村民遇官兵欺凌时的哀泣悲号。千余年后,红军也路过一个叫石壕的地方,当地百姓传唱出了这样的歌谣:“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静……”

埃德加·斯诺偶遇“一个露齿而笑的红小子”,他们曾“大谈恋爱、战争及其可能的结果”。

“这场战事结束后,预备干什么……”“那时我已经死了,我们大半都将死在这场战争中。”这个红小子微笑着说,目光泰然地望着斯诺。

何以让一名军人从容赴死?何以让一支军队不可战胜?

透过历史的剖面,我们清晰地看到,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沿着时光的轨迹,人民军队的树干画下了第95圈年轮。那自岁月蜿蜒而来的根脉,始终抓牢脚下的土壤,守护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抗疫一线,白衣战士一句“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感动亿万国人;抗洪一线,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迷彩大堤”;抗震一线,一个个冲向灾难现场的身影,定格为人们眼中的“最美逆行”……

70周年国庆阅兵口号是什么,70周年阅兵群众口号(9)

奔赴抗疫一线。王传顺 摄

哪里有人民群众的呼唤,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冲锋。保护人民,早已成为人民军队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为了建设祖国”,多少劲旅,脱下心爱的军装拓荒四方;“不与群众争利”,多少营盘,迁走后崛起高楼大厦;“为了全面小康”,多少身影,投身脱贫攻坚战场……

“爱我人民爱我军”,世界上没有哪支军队像人民军队这样,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这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人民军队永远坚守的初心本色。

(五)

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下水,舷号“18”。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强军10年,人民海军跨入航母“三剑客”时代。

70周年国庆阅兵口号是什么,70周年阅兵群众口号(10)

福建舰下水命名仪式现场。李刚 摄

犹记得,航母辽宁舰入列时,西方媒体冷嘲热讽:“中国海军需要很多年才能具备在亚洲的海洋上展开可靠的航母航行能力……”

谁能想到,不到2个月,从没有开过航母的人民海军,完成了舰载机在航母上的“惊天一落”!

人民军队创造的让世界惊叹的速度,何止这一例?!

仅仅7个月,从没有摸过飞机的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与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掰手腕”。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仅仅5个月,从没有接触过导弹的空军地导部队,一举击落美蒋高空侦察机,开创战争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

在世界舞台上,实力是赢得尊重的“入场券”。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的背后,是超强的学习能力。

1937年6月,陕北山沟里,后来写下《红色中国报道》的哈里森·福尔曼,端起相机记录下震撼人心的一幕:窑洞的土壁上,红军使用的军事教育挂图,主角竟然是未来扬威太平洋战场的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

何止是航母,战列舰、潜艇、多炮塔坦克……从装备图样到结构原理介绍,小小一张挂图,几乎涵盖了20世纪前30年世界军事技术的精华。

这是一支军队的学习热情——此时,他们刚刚完成了一次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大多数人手中只有一支破旧的步枪。

这是一支军队的学习目光——“小米加步枪”是他们的历史形象,他们却从未在这个形象里故步自封。他们用渴望的眼神,从破旧步枪的准星里眺望大海、眺望世界,为自己立下远大的目标。

这是一支军队的学习能力——从无到有,多少个兵种在战火中“破壳”,在学习中“亮翅”。人民军队边战边学,边学边改,愈改愈强……

一场场胜利,打出了我们的自信和尊严,也打出了我们的清醒和忧患。

1952年,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却被急召回国。中南海菊香书屋,*大手一挥:“我们决心解决技术装备落后的问题,调你回来是要创建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

1954年,我军从抗美援朝回国的士兵中选拔飞行员。名单上,张桃芳的名字赫然在列。他,32天,用436发子弹毙敌214人,创造了志愿军冷枪*敌最高纪录。今日网友封他为“上甘岭狙神”。

70周年国庆阅兵口号是什么,70周年阅兵群众口号(11)

1952年10月,志愿军官兵坚守上甘岭阵地。(资料照片,《解放军画报》资料室)

一声令下,最优秀的战将、最优秀的士兵,率先走向转型的冲锋线。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这支军队把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学习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学习创新。

在潮流中追逐潮流——学则思变,学透则变。为了胜利,我们这支军队对敌人从不手软,对自己更“狠”。一次次转型重塑,人民军队实现一次次跨越。

今天,我们这支军队所拥有的装备,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窑洞里的挂图;今天,我们这支军队转型面对的无声竞争、无形比拼,烈度一点不亚于当年的战场。

时代的风雷激荡,呼唤着人民军队深度学习、转型重塑。人民军队从未像今天这样,加速向现代化奔跑;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重整行装再出发。

茨威格说,“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剧作家”。在极不平凡的强军10年长镜头中,定格着这样一幕幕:

这是高瞻远瞩的擘画——**民军队在百年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这10年的跨越式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一次次审时度势、把舵定向,一次次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熔铸成*强军思想,立起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擘画了“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的强军布局。

这是重塑再造的气魄——思想大解放,标准大讨论,理论大创新,改革大突破。从宣布裁军30万到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三大战役”,**民军队转型重塑跑出“加速度”,打破多少留恋、多少依赖、多少固执、多少惯性,大踏步跟上时代步伐、迈向世界一流。

这是决胜千里的自信——*带领我们前所未有地回望历史,“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前所未有地展望未来,“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谋篇布局2027,前瞻运筹2035,深远经略2050……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更加明确,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进程按下“快进键”。

非凡10年,强国强军,如高峡蓄水,积攒了巨大的能量。继往开来,洪流奔涌,前所未有的势能正在转化为前所未有的动能。

民族复兴不可逆转,强军步伐不可阻挡。

今天,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赋予人民军队更强的实力、更大的自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起步,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当此之时,我们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更加主动地识变应变求变、知责担责尽责,奋勇前行,不负人民重托。

(六)

跨越南北40多个纬度,航行近3万海里,这是00后水兵胡嘉豪的2021年。

南昌人胡嘉豪,生在赣江边,长在英雄城,如今是第三代南昌舰的主炮手。在远海大洋,胡嘉豪和战友们留下了闪光的青春航迹。

1953年,*登临排水量仅千余吨的第一代南昌舰,挥笔题词:“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2019年,国产万吨大驱首舰、第三代南昌舰接受了*的检阅。

如果把人民军队的故事比作一部传奇之书,那么,这部传奇之书无疑有着一张“青春封面”。

我们这支军队,一直在历史洪流中竞渡。历史洪流也见证和定格着每个“青春之我”的样子——

那是大渡河上“强渡天险、勇立头功”的样子,那是扬帆竞渡“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样子,那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样子……

当年,站立南昌城头,革命先辈们眺望到了怎样的远方?他们坚信自己能够强大、能够胜利。但是,他们是否会想到这支军队能够强大到“今天的样子”?

亚丁港、朴茨茅斯港、珍珠港,人民军队的海图在不断更新;喀布尔国际机场、巴塔伊尼察机场、努库阿洛法国际机场,人民军队的航线在不断延伸;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法国三军防务学院,中国新一代军官的课堂也在不断扩大……

70周年国庆阅兵口号是什么,70周年阅兵群众口号(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