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民间神祀的指导方面,更加突出的是道教的“基层”神道城隍、土地、灶君等。总之,道教文化在中国民间活动的方方面面均有所反映,对中国民俗影响深远,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有重大意义,对于维护社会安定也起到重要作用。在现今,科技的发展尽管使得大部分人们对于鬼神的敬畏感降低了很多,道教在城市中的存在感已经大幅降低,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能看到道教的踪迹,如农村建房屋的选址、布局,农村门上挂照妖镜等。
三、道教文化对人民性格的影响
中国的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有着很大影响。然而,道教很多哲理仅仅是对士大夫阶层有影响,对于世俗社会,它太深奥玄妙,文化素养差的人是无法理解的,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它太遥远,因而道教的这些哲学理论往往只是在士大夫阶层产生影响。总的来说,道教在世俗文化中产生影响的则是宗教文化中特有的鬼神观念、宗教伦理信条以及仪式方法。
中国人民的性格受到宗教伦理的影响十分严重。在民俗文化中,佛道融合问题非常严重,人们往往无法分辨什么是道教的,什么是佛教的。就如同中国的神仙谱系一样,佛道两家都在大量收录民间著名人物进入他们所谓的神谱,如关云长,佛教封他为伽蓝佛,道教则尊他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但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他们如何去收录神仙,完整神仙谱系,他们的本意都是在吸引普通大众去信仰他们,去崇拜他们。引导人们向善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风俗习惯只是俗文化的表层结构,而它的深层架构应该是在这些习惯里所潜藏的民族心理性格、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人们在种种行为上表现出高度的理智,然而在未知的事物面前却表现出浓重的迷信的原始思维方式。这种对宗教的狂热迷信压制了人民的心理性格。对鬼神的敬畏感,对伦理道德的崇敬使得人们的压抑感更加强盛。而通过各种神圣的宗教仪式又净化了人们的内心,宣泄了狂躁的情感。于是人们又重归于平静。这样,社会安定了,人的创造性与个性意识却消失了。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固统治就是来源于儒释道等的文化对中国众多人民的影响,而一部中国封建史同样可以看做是一部宗教史(如果把儒家也看成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