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了很多俗语老话,堪称金句良言,这些俗语老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我们经常能听到这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对于其中的意思大概明白,就是没有那个本事就别干这活,但你知道“金刚钻”和“瓷器活”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中,瓷器就占了3000年的历史,美观坚硬耐用的瓷器历来很受青睐,但瓷器也有其致命弱点--易碎,瓷器的主要原料是瓷土,再经过1200到1400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的。
人们在面对破碎的瓷器,想出了修补瓷器的办法,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发明了用钻头打孔再配合金属扣修补,像订书钉一样把破碎的瓷片连接起来,这种工艺叫做“锔瓷”,经过锔瓷修补后的瓷器能滴水不漏。
锔瓷的发展
这项技艺最早出现是在宋代《清明上河图》上面,其中就有锔匠做活的描述。
1578年李时珍所写的《本草纲目》就有“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李时珍所说的补瓷应该就是锔瓷。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蔻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锔瓷有描述,“锔补修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温度而不开裂,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盛汤水而不漏”,但书中的铜丝熔合应该是翻译不准确,锔瓷是用锔子连接碎了的瓷器,而不是“熔合”起来的。
锔瓷过程
锔瓷的第一步是找到破碎的瓷器对缝,把破损瓷器恢复原状,记下花纹图案结构及样式的结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