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草
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之处,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
——爱因斯坦
这是一个悖论。
正如流传多年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俄狄浦斯王》,虽然有悖伦理,情节荒诞,不可理喻,但其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其所受潜意识驱动而产生的行为,都让人可以理解,并深深为之动容。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张天布先生,在其所著的《冲突背后的冲突》一书中,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并深度解析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他结合近30年的临床心理学研究,为人们揭示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绕不开的话题:
俄狄浦斯情结。
书中,张天布先生巧妙地运用历史文化和临床病例中的一些小故事,加上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这个看似深奥的心理学专业术语。
其中的重点,以原生家庭的三角关系为模型,对俄狄浦斯情结作出深度解析,有助于我们认清几乎所有人际关系的背后,其实都来自于个人自我的内心冲突。
放下自我执念,冲破矛盾困境,解除内心冲突,从处理好家庭情感关系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冲突背后的冲突》一书都给出了许多情景体验与案例分析,让我们能从中获取一些好的经验或答案,学习如何在与矛盾冲突的共存中,平安顺利地过好一生。
那么,到底如何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如何看透冲突核心游戏,做复杂关系的明白人呢?
就让我们从书的开篇——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开始读起吧。
01俄狄浦斯王的诅咒:陷入执念,弑父娶母《俄狄浦斯王》讲诉了古忒拜国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
俄狄浦斯的父亲名叫拉伊奥斯,他年轻时逃难到珀罗普斯国,害死了恩人珀罗普斯国王的儿子,所以受到国王诅咒:他今后将被自己的儿子*死。
于是,在俄狄浦斯出生后,父亲拉伊奥斯就决定将他处死。不料仆人却余心不忍、手下留情,只将他远远地抛弃在了荒郊野外。
恰巧一个牧羊人路过,救了俄狄浦斯,并将他送给了一位没有子嗣的国王收养。
俄狄浦斯王子渐渐长大,他不仅听说了这个“*父娶母”的诅咒,并且对自己的来历不明产生恐惧。
为了避免诅咒中的祸事发生,俄狄浦斯离开了养育他长大的国王,来到忒拜国边境。不料正巧遇上拉伊奥斯带领卫兵出城,双方发生打斗,英勇善战的俄狄浦斯,一剑刺死了拉伊奥斯。
后来,俄狄浦斯稀里糊涂地逃到忒拜首都,*死了凶残恶毒的女妖,被臣民们拥戴为王。按照当时的习俗,前国王死去后,一切都归新王所有。
于是,俄狄浦斯王娶了王后,与王后生下了两儿两女。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死生父伊拉奥斯、娶了生母的真相,但国王乱伦却引来神怒天谴。忒拜国自此一直灾难不断,民不聊生。
俄狄浦斯反思罪己,向神求示:上天为何要惩罚我啊?我做了什么亏心事吗?
最后谜底揭开,原来他*死的卫兵首领是自己的生父,而现在与他结婚生子的王后正是自己的母亲。
故事结尾,王后羞愧难当,上吊自*;俄狄浦斯痛恨自己的荒唐罪行,刺瞎自己的双眼,远走他乡,悔恨终老;他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开始无休无止的争斗……
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似有诸多匪夷所思之处,但其中爱与恨、怨与仇、报应与内疚的冲突主题却非常突出,贯穿始终。
看完故事,难免会受到角色的影响,禁不住发出疑问:他们为何会被诅咒牵引,难逃冥冥中注定的悲惨命运呢?
02俄狄浦斯王情结:从意识植入到潜意识里,都存在情感未能梳理通畅的症结拉伊奥斯和俄狄浦斯,真的是受外界或是神力的指引,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吗?
拉伊奥斯因为恩将仇报,做下恶事,所以受到诅咒,产生心魔,他一直都在企图逃避罪恶的惩罚,却一错再错,最终仍然死在了自己儿子的剑下。
而俄狄浦斯呢?他虽然并不作恶,还感恩养育他长大的国王,成为打败女妖的英雄。然而命运使然,他还是被无辜推向了神谕的结局,*父娶母,应验了当年的诅咒。
在这个悲剧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两位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中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心理暗示:
- 第一次,是拉伊奥斯生下孩子,因受诅咒困扰,向神祷告,宙斯说,他的儿子长大以后会有*父娶母的危险。
- 第二次,是俄狄浦斯向神求示国家灾难不断的原因,得到的答案是,自己应验了弑父娶母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