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谐音“金玉”、“金余”,金玉满堂、连年有余,实在是再美好不过的寓意,不止上流社会喜欢,草根阶层的老百姓们也喜欢,养不起不要紧,在各种雕刻、刺绣、年画中,金鱼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一些民间场所也很聪明地饲养金鱼对外开放,供老百姓观赏,比如杭州的六和寺、玉泉寺的鱼池就很有名,诗人们还为此写诗以留念。像明代的王世贞就为玉泉池里的金鱼写下了“金鳞惯爱初斜日,玉乳长涵太古天”的诗句。
到了清代,这种赏鱼活动就更深入民间了,而且金鱼的颜色和品种业在进一步多样化。徐珂所著的《清稗类钞》中记载了康熙年间,杭州的玉泉寺内养了上千头的金鱼,其中有种翠蓝色金鱼,尤为号称是“南朱北王”中的南朱——著名词人、学者朱彝尊所喜爱。朱彝尊专门作了一首《玉人歌》来赞美这种金鱼,说“爱一种娵(ju)隅(yu),晕蓝拖碧”,“又争如雨过天晴,者般颜色。”
画家笔下的金鱼也是多彩多姿,在传世画作中,可见的有清代钱慧安的《烹茶洗砚图》,描绘着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美好意境。虚谷上人的《梅花金鱼图轴》、《紫绶金章》等画作中的金鱼古拙可爱。近现代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吴作人,刘奎龄,汪亚尘,赵少昂,杨善深,现代画家潘馑贵,凌虚均是画金鱼的高手。敬爱的*总理曾经无限深情的说道:“中国金鱼至美,为和平、友好、团结之象征,画家宜多画。”1954年,*总理赠送金鱼给亚非国家,中国金鱼乘飞机“出使”各国,成为和平的使者,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因此金鱼是咱中国的“国鱼”,素有东方圣鱼之美称。近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使得这个美丽的精灵深深地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对我国金鱼文化以及金鱼养殖事业的推动与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恢复与重视,金鱼文化产生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而至相互促进自身的发展,改变当今金鱼文化以及金鱼的现状要从国家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弘扬做起,加大对金鱼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更好的保护它的发展!
推荐一家韩氏金鱼锦鲤养殖场,部分鱼友在那边买过金鱼锦鲤,听说还不错。
另外出售各种品种金鱼、锦鲤鱼苗哦~
渔场老板:韩先生,15083338586,*H783652546。
- THE END-
小编:金鱼妹 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养水 | 金鱼喂食 | 鱼病防治 | 奇闻轶事 | 开缸建池 |
经验分享 | 国粹经典 | 精彩资讯 | 金鱼家族 | 鱼友美文 |
下 面 10000 热 门 文 章,越 看 越 上 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