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万有引力的驱动下,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都以不同的周期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而太阳系也带领着这帮“小兄弟”们围绕着银河系公转,所以如果跳出太阳来看,那么太阳系的众多天体,都是以“螺旋”的形式在宇宙空间中行进。
太阳以及太阳系内的行星,就是以这种可以预测的方式在移动,以至于我们基本上不会怀疑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相对静止性。在我们的认知中,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即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大约 1.47 亿到 1.52亿公之间“摆动”,这是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并非永远静止不变的最关键之所在。
那么,如果不考虑这种椭圆形轨道所带来的周期性变化,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抑或是永远处在上面所提到的范围之内而不发生变化呢?
经过科学家们的长期观测以及通过理论模型的研究,最终发现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持续不断地增加的,也就是说太阳越来越远离地球。那么,在这样的结论之下,为什么我们还会感觉到地球上似乎一年比一年热呢?
太阳远离地球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太阳的质量在不断减小。太阳自从诞生以后,其内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核聚变,由于发生核聚变前后所生成的物质,与原来物质相比总质量在减少,因此按照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E = mc^2,减少的那部分质量以能量的方式向宇宙空间中释放。
经过科学家们的测算,太阳每秒钟损失的质量高达400万吨,这个数值在我们看来是相当大的。而且太阳在剩余的50亿年寿命里,将会失去现有质量的0.1%。虽然0.1%的占比不高,但是总量却很大,相当于一个木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