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
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对症”治疗,也就是单纯的“治标”。
就那孩子胃口不好来举个例子吧,用单纯的“治标”思想会怎么用药呢?
那就是用开胃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他们都开胃消食,但是这是最简单的对症治疗,可以有一时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吃多了导致食积的宝宝是有效果的,但是停药以后,宝宝的脾胃功能却又会回到从前。这是因为,单纯的依靠药物去消食,并没有改变孩子的脾胃功能(对大人也一样)。其实严格来说,此时的山楂、麦芽、神曲等甚至不能算作是中药。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惊讶,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药指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的药,而中医理论最根本的一点,是要辨证论治。
脾胃气虚,我们要补气健脾。脾胃阴虚,我们要滋阴养胃。脾胃湿热,我们要清热化湿。。。。。。而现代人的体质常常是混合体质,需要仔细辨证,才能用药精当,从根本上改变患者体质,让患者的五脏六腑功能恢复,才能药到病除,减少反复。
相反,用简单的对症思维去治疗。例如以为山楂可以健胃,就喝山楂水,吃山楂片,反而会伤脾胃,《随息居饮食谱》中就说山楂“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山楂只能消食,但是不能健胃,甚至空腹吃,或者体弱的人单独吃它,还会伤胃。它是适合在调理脾胃的时候的辅助用药。很多热爱中医的人说中药不像西药没有副作用,而批评中医的人说中药有副作用要伤肝肾,其实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切勿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