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8:19:09

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1)


分数是一时的,热爱是永恒的。

只有孩子真正爱一件事,才不会觉得苦和累,才能在其中体会到幸福感和价值感,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呵护好这份热爱。

作者 | 土豆妈

前几天,有个当高中班主任的朋友,和我讲了一件特别唏嘘的事。

她曾经带过的一个学霸孩子,突然从重点大学休学了。

那个男孩高中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人也听话,从来不惹事儿,高考的时候以六百多分考了一所当地的985大学。

父母本以为,儿子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在千军万马中拔得头筹,有名校光环傍身,未来肯定不会混的太差。

没料到,孩子还没来得及步入社会,就先在大学里栽了跟头。

他觉得考大学是为了父母,现在也考上了,但接下来该干什么他却不知道了。

没了父母的逼迫和老师的监督,整个人丧失了动力,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迷茫、焦虑。

慢慢地,他开始旷课、挂科、自暴自弃。

再后来,他变得易怒,不合群,每晚失眠,心理出现了问题......

眼看着孩子就要废了,迫不得已,父母只能硬着头皮带他办了休学。

永远拿第一的孩子,真的优秀吗?

考上名校的孩子,就能一辈子无忧吗?

事实告诉我们:未必!

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2)

只为分数而活的孩子

再优秀也是空心人

想起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曾提到过一个孩子。

父母都是银行家,家中经济富足,孩子在国际化学校读高中。

从初中到高中,他每晚的学习时间从十一点、十二点,延长到了一点、两点,最后甚至要熬到凌晨三四点钟。

旁人眼里,这孩子学习太自觉,太上进了。

可没料到的是,很快他开始自残了,甚至萌生了自*的念头。

徐教授警告父母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治疗,生命第一。可孩子住院不到两天,就自己跑出院了。

而原因,竟是为了回学校考试,保住自己第一名的人设!他觉得,如果自己不是第一名,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两个礼拜后,更悲惨的事情发生了,孩子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3)

这就是功利教育带来的隐患:孩子只为了分数而活。

他们得到了高分,却丢失了好奇和热情,他们考取了大学,但也丧失了价值感和意义感。所以他们很容易失去目标和奋斗动力,陷入抑郁。

徐凯文教授将这类孩子的病症归结为“空心病”。

他们从小被父母推着走,没有内在的热爱与追求,即使学业上很优秀,但是内心却是一片荒芜。

北大心理学教授魏坤琳也曾指出:

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孩子考个好大学,这恰恰是错误的。

在北大,那些被外界看来非常优秀的学生,并不是每个都开心,都幸福,都找到了自己。

孩子的优秀,从来不是用单纯的分数来定义的。

教育,如果只剩下成绩、焦虑、内卷,失去了丰富的体验和独立的人格,那才是更大的悲哀。

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