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8:19:09

后来,每次在外面看到一些废弃物品,女孩就会思考可以拿回来做些什么。家里有什么东西,也舍不得乱扔。

而妈妈不仅没有责骂她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还每一次都陪着她一起做这些。

在妈妈心里,陪着女儿做她喜欢的事,就是陪伴女儿一起成长的最好方法。

每次当女儿不知道怎么创新时,妈妈就会引导女儿一步步寻找方法,两人一起探索尝试。

妈妈还会鼓励女儿,给同学亲手制作生日礼物。

真的被这个小女孩身上的热情和忘我的状态打动了。

你看,当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爆发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拥有不知疲倦的动力。

就像她的妈妈说的:

“做手工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思考,可以放空自己,很解压。”

“只希望她长大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她的成绩不一定很突出,但她的精神是愉悦的,内心是富足的,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她是在为自己而活。

纪录片《小小少年》的导演孙超说过一段话,让人很有感触:

“你去支持孩子的一个兴趣,它不一定能让孩子成功,但是它有可能让孩子获得一个不一样的力量,去面对时而无聊又困难重重的人生。”

那些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的爱好,恰恰是让孩子感到快乐的源泉,是滋养孩子心灵的养料,也是他们未来对抗世界的力量。

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9)

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

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

9岁男孩柒柒,他小时候特别内向,总是不爱说话。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蹲在地上看蚂蚁,有时候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在旁人眼里十分可怕的昆虫,却是柒柒“最可爱的朋友”,他觉得每一种昆虫都有漂亮而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索。

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10)

每个周末,爸妈都会带他去户外公园观察昆虫。

他还在家里收留了几只螳螂、甲虫,还曾养过蚕宝宝,每天放学后都会精心喂养这些“朋友”。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昆虫的特点和习性,柒柒还会自主去看很多昆虫类的书籍。

日积月累,柒柒认识的昆虫越来越多了,他也成了大家眼中的“昆虫百科全书”。

因为对昆虫的热爱,柒柒结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性格变得自信开朗了很多,也敢于表达自己了。

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考农业大学,学习植物保护或昆虫专业。

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11)

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本森曾提出过一个“火花理论”——

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具备某种潜力,比如兴趣、热情、天赋或者关注,包括音乐、画画、阅读、搭积木,甚至还有观察大自然或者玩泥巴等等。

我们身边有很多个“柒柒”,可却少了柒柒那样允许他看蚂蚁、养虫子的父母。

作家林清玄曾说,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

他说自己小时候成绩不好,总是连60分都考不到。

高考的时候,他考了两年都没考上大学。直到第三年,他才终于以超过分数线0.5分的成绩考上了。

但是,他觉得自己是被唤醒了内心种子的孩子。

因为他对写作很感兴趣,小学三年级,他就立志以后要当作家。

于是,小学他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

坚持到后来,他出了几百本书,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

考第一不是目的,大学也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终点。

人生是场马拉松,只有心怀热爱的孩子,才有不断学习和钻研的动力,才会保持生命最初的好奇和热情,靠着这些才能坚持不懈跑到终点。

就像著名教授丘成桐所强调的:

“对孩子们来说,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兴趣的培养,才是决定其终身事业的关键。”

千万不要去践踏孩子热爱的火花,这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起点甚至是一生的追求。因为热爱的背后,是强大的内驱力、专注力、创造力和自制力。

而这些,可以促使孩子不计得失、乐此不疲地为之努力,继而影响并改变命运。

培养孩子美好性格的心灵故事,培养孩子爱心的经典故事(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