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前后统治世界的是美国车和英国车。受限于二次大战战败国的影响,日本和德国工业都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苦苦挣扎,那时候的汽油也极度便宜,大排量的汽车更是大行其道。
然而70年代开始,石油危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汽油价格的飙涨使得普通百姓再也难以承担大排量汽油所带来的油耗,于是我们见到了美国汽车工业的迅速衰落。而在大洋彼岸,统治欧洲的英国企业也举步维艰,英国汽车糟糕的质量和层出不穷的抗议罢工事件迅速将日不落帝国的汽车工业拖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于是,在80年代,小巧但是质量优秀而且省油的日本车开始风靡世界,在80年代开始的初期,日本车甚至占到美国25%的销量。而随后美国政府对于这些国外车进口的限制政策则催生出北美三大豪华品牌:英菲尼迪,雷克萨斯和讴歌。
而与此同时,拥有坚实汽车产业的德国也走上复兴之路。宝马,奔驰,以及合并而成的奥迪也开始其统治欧洲走向世界的旅程。
然而70年代种种折磨的汽车企业生不如死的因素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催生的是80年代赛车最为辉煌的年代。汽油价格疯涨导致所有人都在反思过去的汽车是否行进在正确的方向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在R&D上。新技术比如空气动力学,单体驾驶舱,涡轮发动机,四轮碟刹如雨后春笋引入赛车甚至民用车。
感谢那个年代重新定义了前轮驱动,否则type R将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当我们回头看这段历史的时候都无法控制的惊叹:当年最顶级的技术都被用于当年的赛车!汽油价格的大幅回落和经济的极度好转使得每支车队手头都有大量的现金和资源可供研发部门使用。
速度机器们被一台一台,不,是一群一群被研究出来,送上赛车场,圈速就如同鸡蛋一样容易被打破。FIA等赛事主办方也极度英明,并未对绝大多数比赛做出现在xx一般的过分的规定。
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个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驾驭这些速度机器的是人!不是电脑!这也是最后一个没有被电脑xx的赛车时代!
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如塞纳,基尼劳达一般的车手飞驰在赛场上!车手在那时才是英雄,车只是英雄的载体!
然而盛极一时必有由盛而衰的经历。
辉煌的C组仅仅在10年间就耗去其所有的气运。无限制的投入使得厂商不堪重负,FIA试图将C组改成方程式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90年代早期,C组就默默地告别的赛场。B组虽然诞生了一匹匹怪兽,然而有怪兽的地方就有死亡。狂热的车迷和对速度的过分追求使得安全被忽视了。在80年代,几乎年年都有车手或者观众死亡。
1986年,多名车迷死于车祸,受伤观众超过30人。同年Delta S4翻入山沟,烧死了车上两名车手。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式,部分赛车被禁止参赛,部分车队永久退出比赛。而F1对于极速的追求使得车手将自己生命放在第二位。
在80年代,辉煌的F1背后是前几年年年都有撞车身亡的车手,可能也正是这段时间的影响,最终决定了塞纳的命运。而A组更是因为无尽的军备竞赛最终成为某些车辆独角戏,在收入上惨遭滑铁卢,从而被迫取消。
今日日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