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表现最抢眼。早在2019年,成都只有一个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到了2020年,成都双流机场跃居全国第二。2021年6月27日,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成都成为内地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通航半年的天府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34万人次,排在全国第47位,加上双流机场的4014万人次,成都两大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448万人次,反超广州跻身全国第三。
尽管天府机场分流了双流机场一部分客流量,但双流机场的位次没有下滑,两大机场的总流量也实现了增长,成都成了妥妥的大赢家,展现出这座城市强大的内生动力。
前十阵营的另一大变化来自郑州和长沙。郑州受暴雨和疫情双重影响,未能保住全国前十、中部第一的宝座,被长沙取而代之。
这是长沙机场时隔四年后再度位居中部之首。过去十年里,郑州、长沙、武汉三大中部省会城市的机场旅客吞吐量竞争十分激烈。2016年之前,三城的排名基本是长沙、武汉和郑州,2017-2020年变成郑州、长沙和武汉,2021年再度变成了长沙、武汉和郑州。目前看,它们的旅客吞吐量相差不大,未来角逐依然激烈。
02 新机场给力,青岛稳住了
青岛的表现中规中矩。
2020年,青岛流亭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456.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19和14位。
2021年,青岛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1602.8万人次,单机场排名全国第20位,下滑一位;货邮吞吐量23.8万吨,全国排名第14位。
在排名上,青岛基本保住了原有的位置。就目前这种形势下,青岛能拿到这样的成绩,已经不易。
过去两年来,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班量锐减,国际旅客占比大的机场,受影响程度也大,如北京的首都机场、上海的浦东机场等。2019年,青岛流亭机场国际旅客量达到413万人次,全国排名第8位。疫情爆发对青岛机场的影响可想而知。
透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还可以发现一些趋势性向好的迹象。
青岛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比2020年上涨10.1%,增幅可观。
即使2021年航空客运市场整体处于复苏期,但在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20的阵营中,也只有武汉、乌鲁木齐、北京和天津4座城市的增速超过青岛。正是这样的增速,助力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列第18位,北方第5位。
青岛货邮吞吐量的增速更给力,比2020年增长14.9%。
2021年,航空货运市场整体表现出彩。究其原因,在全球经济、供应链遭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各大机场纷纷拓展国际货运航线和“客改货”航点,打造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推动货邮吞吐量跨上新台阶。青岛则在前期东京、芝加哥、列日3条全货机航线的基础上,于年内相继开通运营至北美、欧洲、日韩及东南亚的全货机和“客改货”航班,国际货运航点达到11个。
青岛机场流量趋势性向好的背后,除了一些共性因素外,机场转场运营这一个性因素十分关键。
2021年8月12日,陪伴青岛人长达39年的青岛流亭机场正式关停,同时,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投运。
转场之前,受承载空间不足、设施设备超负荷运营、空域资源紧张等多因素影响,青岛机场面临着两大短板:一是中转枢纽功能不强,二是航空物流竞争力较弱。
借势转场,胶东机场打破“硬件”瓶颈,加快补足短板,培育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