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在徐州任知州,十月的一个夜晚,他做了一个旖旎缠绵的梦,梦见了曾居徐燕子楼的唐代美女关盼盼,醒后写了一首《永遇乐》,在这首词中,苏轼悟出了“古今如梦,何曾梦觉”的人生真谛。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dǎn)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关于关盼盼其人其事,最早记录在白居易《燕子楼诗三首序》 ,她是唐贞元中张尚书的宠伎,这张尚书,一说是张建封,一说是张建封之子张愔。张尚书镇徐州时,在徐州建了一座燕子楼给关盼盼住。
白居易曾在张尚书府里的宴会上见过盼盼一次,盛赞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后张尚书死后,关盼盼独居燕子楼,十年不嫁,对盼盼生活十分了解了唐代诗人张仲素为她写了三首《燕子楼新咏》。
元和十年(815),张仲素在长安与白居易相会,告诉白居易盼盼之事,并拿自己写的三首《燕子楼新咏》给白居易看,白居易便和了三首《燕子楼》,并在诗序中记录了盼盼与张尚书的情事。
从此,盼盼之名,便与白居易的诗一起流传千古,因为她的爱情感动世人,她的故事也被后人演义出了很多情节,甚至出了白居易写诗逼死关盼盼的情节。
苏轼自然也读过白居易的诗,知道盼盼的故事,所以当他夜宿燕子楼,便梦到了盼盼,由此梦出发,引发他对宇宙人生深入的思考。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这几句写梦中清景。在梦里,明月皎洁,凉风如水,让人舒畅,曲曲的港湾里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流转。这让人舒畅的清景,却寂寞得无人看见。
紞(dǎn)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一叶落地,其怕铿然,将我从梦中惊醒,却是砰然的三更鼓响,梦中盼盼的倩影消散无踪。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梦中醒来,我行遍小园,茫茫夜中,再也找不到梦中的清景。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我是一个疲惫的天涯游子,本一心想归隐到山林之中去,但是故园遥遥令人望眼欲穿。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如今这燕子楼中,曾经的佳人盼盼早已不在,只剩这燕子楼关着双飞的燕子。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古往今来,世事如梦,有谁真正从这红尘之梦中醒来?不过都是在这梦中,旧欢新怨缠绵不断罢了。他年别人对着黄楼夜景悼念我(苏轼在徐州时,修了一座黄楼),不正如我现在在燕子楼悼念盼盼吗?
人生如梦,只有醒了的人才知道是梦,但是,自以为醒者,其实还是在做梦,有谁能彻底从人生之梦中醒来呢?古今之间,并没有梦者与醒者的不同,只有梦中旧欢新怨的内容不同,古今同此一梦。正如苏轼梦盼盼,在燕子楼凭吊盼盼,百年之后,他人梦苏轼,在黄楼凭吊苏轼,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彼此又有什么区别?
苏轼的这首词,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谛,从来所谓的醒者,没有人能彻底从人生之梦中醒来,那我们还纠结什么人生是不是梦呢?是梦你醒不过来,不是梦也不意味着你对人生就能有彻底清醒的认识,我们都是在旧欢新怨中轮转的红尘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