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视频
说课稿
聚焦面积本质,促进“量感”培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都注重公式的推导,忽视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重新审视本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聚焦在面积上,面积的本质是面积单位的累加。
1.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2.如何让学生结合面积的本质深刻理解公式并加以运用?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研究
(一)说联系
走进教材,图形与几何领域都是从度量的角度先认识一维长度,二维面积,三维体积,再研究直接数出单位个数的长方形、正方形,最后学习不能直接数出单位个数的其他图形,通过转化来解决问题。本课在面积这一板块学习中具有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数方格经验的延续,为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打下基础。按照以往教学经验,学生没有理解到转化与数方格之间的联系。其实教材主要借助方格图,在数方格中找到面积与平行四边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出计算方法。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也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是否有度量意识?于是我对四年级40名学生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结果看,82.6%的学生没有度量意识,在有度量意识的学生中,仅有25%能正确度量出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面积本质的认识肤浅,度量意识薄弱。
那如何继续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我认为不能脱离方格图,让学生在度量中感悟面积的本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目标
1.借助数方格,经历从“不好数”到“好数”的过程,体会面积的本质——面积单位的累加,初步渗透图形转化思想,建立量感;
2.在“拼整格”后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推理意识;
3.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促进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本质,发展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量感。
教学难点:积累图形转化的数学经验,从面积单位角度理解图形转化的原理。
二、说教学
(一)说教材处理
为了凸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本质,我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我放大学生数方格的过程,在估、数、算中推导公式。在推导出公式后,我增加了拉伸平行四边形框架活动,在变与不变中,深刻理解公式。这是本课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领学习
2.数格活动,推导公式
3.紧扣本质,深化理解
4.全课总结,方法迁移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这两个环节。
(二)说教学过程
1.数格活动,推导公式
(1)尝试数格,渗透转化
在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算法后,我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自主数格(板书)。
可能有以下几种数法:
学生可能把不满一格按半格算,合起来是18个整格。
这是是估算,我通过翻转,合起来正好是18个整格。
还有的学生通过两次或一次平移,合起来也是18个整格。
(2)再数方格,感知算法
“拼整格”后,我引导学生第二次数方格,聚焦图形面积单位个数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
有3个长条,每个长条6格,面积是18平方米。
一行有6格,有3行,面积是18平方米。
再次数方格,经历面积单位的累加,知道每行面积单位个数乘行数,得到面积单位的总个数,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接着我让学生对比这些作品,找出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会发现,这些作品都是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都是18平方米,只是个数不同,有的是几个,还有的是1个。有学生会提出,下面几个图只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好数、好算,更加简单。
(3)对比联系,推导公式
我让学生聚焦这些作品,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哪些要素有关?
学生说到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每行面积单位的个数,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行数,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3=18平方米。
2.紧扣本质,深化理解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本质,我创设了拉伸平行四边形活动,在方格图上为学生精心准备一个底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学具,并出示学习单。
学生在拉伸、计算后,得出以下数据并发现:
底和邻边不变,周长也不变。
高在变,面积也在变,框架被拉得越高,面积就越大,拉成长方形时面积最大。
我顺势追问:为什么拉成长方形时面积最大?
学生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辨析中明白,底不变,高越长,面积就越大,当高等于邻边时,就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最大。
也有学生结合方格图说道,在拉伸过程中,每行面积单位个数不变,行数改变,长方形时,行数最多,面积最大。
在此环节中,我紧扣面积本质,夯实学生量感。
(三)说练习处理
下面,说说练习处理。基础练习,巩固面积计算方法;深化练习,丰富量感,发展思维。我还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通过画、算、比,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四)教学评价
课前,我诊断学情,找准教学起点;课中,用课堂评价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课尾,用分层练习,反馈学情。
最后,说说本课的亮点:本课我将“数方格”作为核心内容贯穿始终,学生“从不满一格”“拼整格”,到“数整格”、“算整格”,紧扣学生,面积学习最基本的“理”;从“不好数”到“好数”利用转化再推导出计算便捷的“法”。借助平行四边形拉伸活动,内化量感。实现“有结构地教,有关联地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