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揉到身体里的对于角色的共鸣,也让她在处理情感爆发戏份时分外有力。以通嘎拉嘎喊额吉、宝力根去世后乌兰吼小忠为例,前者是一个母亲失去孩子之后最本能的“疯子式的喊叫”和“下手抢夺”,后者则“既有做父母的对孩子的恨铁不成钢,也有对宝力根这个草原孩子的失去的伤痛”。
“乌兰所有的行为逻辑刻在我的身体里,她就是我,带着我所有的情感“,事实上,这样平淡的日常和爆发式的情感出口,也让人物在温柔平凡之余多了一份血肉和鲜活。
另一方面,如何演绎乌兰从18岁到80岁一甲子的人生,这种表演上的跨度和挑战也让熊睿玲兴奋。不难发现,她赋予20岁的乌兰阳光健康,以及少女的个性和倔强;进入到40岁的中年阶段,乌兰又是质朴朴素的,她身上充满生活的痕迹。“我问了很多朋友,他们觉得毫无违和感”,熊睿玲开心道。
随着成长线的拉开,乌兰的爱情观也逐渐浮出水面。在她的情感世界里,既有对通嘎拉嘎好的简单纯粹,比如和甘亮的分手,也有对枕边人的温暖和不功利,比如在徐世铎中风后的不离不弃。在熊睿玲看来,“这样的女性现在有吗?这样的女人你们接受吗?”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
“能够演绎都贵玛这样一位获得国家勋章的草原额吉,能够将这样一个感天动地的世纪故事娓娓道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值得骄傲的事情”。在熊睿玲看来,好的文艺作品要有力量,无论是对待国家孩子的大爱无边,还是对待情感的真诚纯粹,都是乌兰传递的美好,是一次对女性精神的拷问,更是一次带给观众的“三观重塑”和反思。
固守:我是演员,不打动我的角色宁愿不演
“当屏幕上充斥着太多的鲜肉鲜草流量,再加上强情节强刺激,我觉得这样一种不涂脂抹粉的质朴反而是符合当下的审美的,就像我们会突然喜欢复古的东西一样”,在熊睿玲看来,《国家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兼具“复古特质”和“清风气质”的电视剧,荡涤荧屏。
“真的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这个戏”,话虽如此,但是面对长达十余天的全国收视领跑,熊睿玲仍然感慨道。这并不难理解,一方面,虽然《人民的名义》《破冰行动》火爆在前,但并不意味着主旋律大剧真正打通了走向大众市场的路径;另一方面,即使观众对娱乐至上、流量至上愈发嗤之以鼻,但市场的追捧仍旧存在。
“我们就是真诚的讲故事,靠的就是扎实的故事和真挚的表演”,《国家孩子》的成功,熊睿玲也愈发坚信自己的判断,“不盲目追求和迎合市场”。而回归到演员本身,熊睿玲更是始终将“文艺工作者,我是演员而不是明星”挂在嘴边,更刻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