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清楚弓鱼的真相,张教授决定做个试验。他选择白鲢鱼为实验对象,共分成正弓组、反弓组、固定组还有自由组四组,每组选三条差不多大小的鱼。下午3点左右实验正式开始了,鱼很快被弓好了,将近六个小时后,自由组、固定组的鱼相继全没了生命体征,而弓过的鱼还想刚出水的样子,还很湿润,并且弓鱼的鳃盖还在一张一合地呼吸。张教授觉得是当地湿度较大,鱼能呼吸到湿润的空气,所以存活的时间长。但问题来了,别的两组似的可以接触到湿润的空气,为何先死了呢?张教授觉得,那是因为弓鱼会被绳子穿过嘴,然后它嘴是张开的,腮也张开的,这么大的空气流从口腔进去。而其他两组的鱼,它们的鳃没法像弓鱼似的一直张开,因此造成了窒息死亡。
试验很快进行到了次日上午,从前一天到次日近11点时分,大约十八九个小时过去了,弓鱼的情况到底怎样了呢?记者和专家发现有个别的鱼还不时动一动,算是活着,不过从生命体征上,已经接近尾声了。而本地人所说的会很快死掉的反向弓鱼,实际上和符合常规的弓鱼并没多少区别。其实从解剖学上来讲,鱼身是左右对称的,它们身体两侧的内脏相同,因此往左弓或向右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本地的渔民为什么坚持往右边弓鱼呢?其实这有可能是他们的习惯而已,再就是,从鱼的身体结构看,向右弓时,朝着渔民方向的仅一个背鳍,而往左弓朝着渔民的就比较复杂,胸鳍、腹鳍、臀鳍各有两个,加起来有6个,这样操作起来会比右弓复杂。而弓鱼离开水还能活一天,是整体条件决定的。建瓯的冬天气温低,空气湿度大,再加上鱼被弓过后动不了,降低了能量消耗。而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因为弓鱼会造成鱼嘴张开,鳃盖能张合,这样鱼还能够呼吸。
试验的最终结果,是弓过的鱼确实活得久,并且远超我们预料的时长。不过弓鱼这一劳动智慧的结晶能在建瓯这个地方得以继承,大多也是由于本地的风俗习惯和特殊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的,天时地利人和才可以让这种风俗习惯得以传承到现在。朋友们,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地域都被智慧的人们创造出很多不同的文化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