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身上的肉还没有减下去,却又多了个“小揪揪”。
很多人的身上,不经意间,都会有莫名长出的“小揪揪”。
坊间有不少传言:“身上长出‘小揪揪’,是HPV感染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同部位的“小揪揪”,又预示着哪些疾病?今天就来聊一聊……
身上长出“小揪揪”
HPV感染了?
“小揪揪”是身体上的新生物,也叫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性皮肤病,是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和黏膜的病变。
通常表现为疣样增殖,具有接触传染性。常见有寻常疣、跖疣、尖锐湿疣。
疣系人类乳头瘤病毒所致,宿主细胞系表皮棘层细胞,引起棘层细胞增生,形成疣样增殖。疣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皮肤损伤是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也可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染。
疣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尤其是细胞免疫。
某些恶性肿瘤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患者,其免疫功能较低,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
尖锐湿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是国内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目前已知HPV有60多种不同的抗原型,其中部分型与生殖器疣、肛门疣有关,因易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生存增殖,男女的生殖器是最易感部位,70%以上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染,少数也可间接接触或母婴接触传染。
部分型与宫颈浸润癌有关。此外,还有男性包皮过长者易患本病。
因此,身上长出“小揪揪”,看似是皮肤病的一种表现,但不排除可能是HPV感染。
不同部位的“小揪揪”
预示哪些疾病?
“小揪揪”常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可能与各部位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或易受一定环境的影响有关。
发于指背、手背、足背、甲缘等处
多见于青少年。损害起初为针头大扁平角质丘疹,经数周或数月后逐渐长大成玉米或花生仁大的半球形或不规则形乳头状角质物,表面粗糙不平,呈皮色、灰色、灰黄色以至污褐色,界限清楚,数目不定,少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
通常并无自觉症状,部分可自行消退。发生于甲缘者常向甲板下蔓延,有触痛,且易皲裂、感染。常见于寻常疣,俗称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