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收获,马铃薯的种植最新技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1:40:40

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钱彩霞等

马铃薯又被称为土豆或洋芋,素有“第二面包”和“地下苹果”之称,是一种粮菜兼用作物,其营养全面、适应性广,在我国粮食类作物内产量仅次于小麦、玉米及水稻。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摆脱了病毒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马铃薯不仅成熟时间较短,而且品质好、产量高。

1 选址整地

脱毒马铃薯适宜生长在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便利的砂壤土内,应保证栽培地点地势较高,表土深厚。所选择栽植地2~3年内未种植马铃薯,否则土壤中可能携带病源侵染种薯,影响马铃薯长势。可采取轮作方式改良土壤,减少土壤内病虫害。因马铃薯生长需大量肥料,可与吸肥能力较弱的作物,如禾本科、豆科及葱蒜等轮作,以调节土壤养分。待收获上茬作物后,需旋耕土壤,开沟起垄,设置隔离带以便于浇灌。

2 选种

选种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及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表面光滑、色泽鲜艳、均匀细腻的马铃薯块较优质。马铃薯通过块茎繁殖,在确定薯种后,切块观察薯块内部有无瘤块或是否患有环腐病等,将问题种薯块淘汰;此外,还需结合当地气候环境条件选择具备较强抗逆性及抗病性的品种。

3 薯种处理

马铃薯收获后,需经过一定休眠期才可用于播种,薯种贮存条件直接决定着其休眠期的长短,马铃薯块茎发芽对温度要求较高。在播种前 1 个月,将马铃薯块茎置于 12~15℃晒种,平铺马铃薯,每 3~5 d 翻动 1 次,保证均匀受热,直至薯种发芽,适宜的温度及土壤环境可促进薯块萌发及生长。在发芽时,做好薯种保暖工作,避免其冻伤。对发芽马铃薯切块,切块前需用0.5% 高锰酸钾溶液或 3% 苏打水消毒刀具,避免刀具携带病菌感染马铃薯,需采取多把刀具轮流切块。马铃薯顶芽生长速度较快,会阻碍其他侧芽发展,为避免顶端优势,切块时需对顶芽侧切1 刀,切薯种为几小块。切块时,需保证各个小块均携带有 1~2 个芽眼,同时将切块控制在30 g以内。可采用草木灰搅拌切块薯种,以隔绝病毒,也可采用滑石粉及多菌灵等药剂对薯种消毒。

4 播种

待种植土壤连续3 d 温度保持在10℃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1800~2250 kg/hm 2 。结合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若所种植马铃薯为早熟品种,可将播种密度适当增大;晚熟品种则需将播种密度适当减小 。在种植田块内,垄距80~90 cm,采取单行种植方式,将行距及株距分别控制在 30~40 cm、15~20 cm。采取穴播方式种植,播种后及时覆土。若播种后覆土量过少,待马铃薯出苗后可继续覆土 1~2 次。

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收获,马铃薯的种植最新技术(1)

5 田间管理

5.1 施肥

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需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原则,施入足够的基肥,结合马铃薯生长需求早施追肥。

5.1.1 基肥 因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肥量较大,在深耕后需施入适量基肥。在栽植前需对土壤深耕,保证土壤通透。基肥可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施用量约为施肥总量的 2/3,基肥主要采用农家肥,也可适量增施化肥。将磷酸钾复合肥作为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使马铃薯通过土壤吸收充足的养分。通常施入225 000~37 500 kg/hm 2 有机肥、300 kg/hm 2 尿素、150~225 kg/hm 2 钾肥、30~45 kg/hm 2 过磷酸钙或600~900 kg/hm 2 复合肥料。若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可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在施肥时,避免化肥与种薯直接接触,选择距离土层 3 cm 的位置直接将化肥浇灌至土壤内,浇灌结束后需立即覆盖土壤。

5.1.2 追肥 在块茎形成阶段进行追肥,追肥不得直接对土壤浇灌,应选叶面施肥方式。可叶面喷施浓度为 0.3% 的磷酸二氢钙、0.5% 的尿素及适量微量元素。

5.2 灌溉

播种后若气候较干燥,应适当灌水,为马铃薯发芽及出苗提供良好环境条件。因开花期马铃薯需水量较大,需提供充足水分。在结块期,需严格控制浇水量,避免因水量过多而引发烂薯;若水量过少,应立即补水。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先蹲后促”原则,即马铃薯开花前,应减少浇水量,避免因植株过快生长而阻碍地下结块;待开花后,即可浇水并施肥,使地下块茎获取充足养分 。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土壤湿度60%~80% 较适宜,同时应定期松土,使马铃薯块茎更好地吸收养分。

5.3 中耕

作为一种需要中耕的农作物,马铃薯根茎主要在 10~15 cm 土层内生长,因而需经常疏松土壤。待薯块发芽破土时,需对栽植地深耕松土。

出苗后,应及时铲蹚,提升土壤温度;花期还需再次铲蹚并培土,培土高度在 12~15 cm,可为块茎膨大提供良好条件。需及时开展田间除草,避免因野草过多阻碍马铃薯块茎的正常发育生长。

5.4 病虫害防治

5.4.1 病害防治 马铃薯栽培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主要为晚疫病及环腐病。晚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柄、叶面及块茎,可引发块茎及叶柄表面出现褐色条斑,随着病情发展,植株整体变黑,同时块茎呈褐色。环腐病高发于马铃薯贮存及生长阶段,在贮存过程中,环腐病常引发块茎腐烂,而在生长阶段则可能导致芽苗腐烂,引发幼苗枯萎,最终影响马铃薯产量 。

针对晚疫病及环腐病,以种薯防治为主,需选择抗病性能良好的马铃薯品种,强化种薯消毒灭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田外对病株集中销毁,可喷洒 50% 退菌特 600 倍液防治晚疫病。

5.4.2 虫害防治  在马铃薯生长阶段,常遭受二十八星瓢虫等的侵害,可采用物理及化学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常见物理措施包括捕捉成虫、摘除卵块、处理残株等,并可利用龟纹瓢虫、异色瓢虫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措施,即在成虫期至幼虫孵化高峰期,喷施 40% 菊马乳油或 2.5% 敌*死乳油进行防治。

6 总结

马铃薯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在优质脱毒马铃薯生产中,种植户必须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严格落实选址整地、选种、薯种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等各项工作,以提升马铃薯产量及质量,推进马铃薯种植产业蓬勃发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