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北有同仁堂,南有桐君阁。
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桐君,黄帝时臣也,著有《桐君采药录》,因结桐为庐,采药求道,普济众生,被世人尊称为"桐君",奉为"药祖"。创建于清光绪34年(1908年)的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是拥有"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殊荣的百年企业。2010年,桐君阁药厂新迁厂区,人心浮动,经营低迷,职工工作效率低下,刘超临危受命担任桐君阁药厂董事长,7年来,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捷报频传,使这个百年品牌生机盎然,再创辉煌!日前,医药导报记者走进桐君阁药厂,为您一一解读百年桐君阁腾飞背后的故事。
桐君阁药厂位于重庆涪陵李渡的新厂区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桐君阁药厂董事长刘超爱围棋、喜书法,是棋手和书者,在企业经营中,他理性稳重,却不乏精准老练、坚决果敢,又不失一笔一划的淡定与从容。自担任董事长以来,他将"百年桐君阁,精制中成药"的价值观深植于每个员工的心中,他还书写了一副对联以示警醒:"百年字号,无非依靠质量;现代企业,还要注重市场"。
工作中的多面手1989年刘超大学毕业分配到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那时涪陵制药厂正式员工还不满100人,产值600多万元,正是腾飞的起步阶段。他回忆,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而今回想好多往事还历历在目。
刘超说:"我的第一项工作是到车间实习,车间的每个工段都要熟悉,选药、炮制、煎煮浓缩、配糖、灌浆、制粒、压片、包衣、包装,各个环节都要学习,涪陵制药厂要求新来的学生都要熟悉生产一线,当时觉得很苦很累,但对生产技术的各个环节要点都基本掌握了,以后就慢慢知道了对一个制药人来说,这个阶段太重要了!"
车间熟悉后,刘超被分配到质检科工作,最后分配到生产技术科任工艺员。"第一次调试多能提取罐,第一次外出学习后回来调试一步制粒机,第一次技术攻关补肾防喘片的裂片问题,第一次解决急支糖浆的'胶冻'沉淀问题。好多新设备我们以前都没用过,好多生产技术问题以前都没遇见过,但都得一一解决。那时药厂正在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生产销售年年翻番,生产系统经常加班加点。那时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制药工程师。"
1994年,刘超成为制药工程师,也升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但由于公司发展太快,营销市场大量缺少销售人员。"集团白礼西董事长当时号召我们:好男儿志在四方,到营销一线去,到省外去开发市场!"于是,他来到了西北市场,负责开发陕西地区市场。
刘超说:"当时,白董事长亲自和我们在陕西跑市场、开发医院、开专家培训会、贴宣传画。西安市儿童医院我们用了3个月的时间做到了一个月销售儿康宁80件,是当时全国儿康宁销量最大的医院。"1995年,刘超的销售战场转移至云南,滇东、滇西十多个地区他用一年时间就全部开发完毕。他回忆那段热情高涨的日子说:"企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倍感自豪和兴奋。"由于一个人负责5个地区,刘超只能白天跑医院、经销商,晚上坐大巴车赶路,他说:“那时年轻,对营销又感兴趣,因此并不觉得累。”1998年,刘超调任太极集团销售总公司二集团云南省公司经理,当年云南省公司增长66%,是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的省,旗下产品"产泰"销量做到了全国总销量第二名,通天口服液是全国增长速度第一名。
1999年底,刘超调回太极集团销售总公司任广州销售公司总经理。此后,他在广州销售公司工作8年。此间,广州销售公司下辖的九个省区市场销售年年以百分比两位数增长;他制定的医院销售管理办法被太极集团命名为"刘超医院管理办法",在销售系统广为推广。2007年,刘超分管销售总公司一集团,当时急支糖浆销售额已连续下降了8年,他接手工作后,通过对一级客户精减,二级客户优化,建立了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合理利益机制,经销商积极性大幅提高。刘超分管一集团3年,一集团每年都是百分比两位数的增长。
从事营销17年,刘超说他的心得就是紧紧抓住销售的4个要点:第一是产品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是合理价格策略,优质优价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第三是渠道策略,要设计好厂商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商家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为我们销售;第四是促销手段要精准,营销费用要实行预算制,促销费用要用在刀刃上,企业要有利润才能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发展。产品的价格太低就拿不出促销费用,产品就做不大,产品的价格太高患者又不接受。因此合理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是营销的关键点。
刘超每天都会把当天所有工作处理完再下班,不管多晚。
百年企业新腾飞2010年,刘超由集团安排到桐君阁药厂出任董事长。刘超说:"说实话当时白董事长找我谈话时,内心是忐忑的。我觉得自己从事营销已经17年,从业务员到省公司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销售总公司的一集团分管老总,各个环节都很熟悉,分管的一集团又处于快速增长期,与上下领导工作配合也很好,工作顺风顺水,而桐君阁药厂当时正处于困难阶段。"但白董事长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敢于挑战自己,集团需要你的时候,你必须敢于担当,更何况你既搞过生产技术也搞过营销,应该是合适的,希望你到桐君阁以后,谦虚谨慎,同时大胆工作,把桐君阁药厂这个百年企业搞好!"
带着白董事长的殷切嘱托,他来到了桐君阁药厂,通过一个月的市场调研,车间、部室走访,发现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他想:既然接受了集团的安排,就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努力把药厂搞好,绝不辜负集团的信任!
1975年白药车间加工冰片
当时桐君阁药厂职工收入低,人均年收入2.7万元,经营低迷,企业已连续亏损多年,2009年企业亏损达1560万元。药厂劳动纪律非常涣散,职工有事无事就找领导吵架,董事长办公室经常几批人等着解决问题,企业还要支付2000多万元的新厂建设款。针对困难局面,刘超第一次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大会,将自己的调研分析和解决办法与大家进行沟通。会议讨论认为:药厂要走出困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快速做大规模、摊低管理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才会盈利,企业盈利才能解决百年老国企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最后,会议形成决议:"以营销为中心,以做大做强桐君阁,稳定提高员工收入为基本点。"方向定了,思想清晰了,但实施起来并非易事,由于职工纪律涣散,很多工作执行不下去。那时刘超经常加班,找职工谈话做工作,找干部谈话,进行干部培训,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理解公司的思路和发展方向了,但也有些人油盐不进,只有通过纪律手段解决。
他还亲自书写两幅8米长的标语在办公楼前挂了半年:讲正气,维护公司利益天经地义;树新风,打击歪风邪气绝不手软。思想工作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耐心沟通帮助,也要敢于打击歪风邪气。领导班子的强大决心,工作的以身作则,使全体职工工作态度大幅改观。
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就是生产和销售,生产实行多劳多得,联产计酬,销售实施"主品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2010年,刘超到桐君阁药厂的第一年就扭亏为盈,企业利润从亏损1560万元到赢利960万元,彻底打了一个翻身仗,职工收入也大幅提升,干部职工看到了希望,积极性也提高了,集团又实施了"双增长"奖,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就更强了。过去桐君阁药厂是端着"金饭碗"的乞讨者,现在是自力更生,并且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全体干部员工7年的奋勇拼搏,百年企业"凤凰涅槃 ",再次腾飞。2017年桐君阁药厂普药销售突破5亿元大关,与2009年普药8000万元比较,是原来的6倍多。2017年总利润实现了5500万元,与2009年亏损1560万元相比,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09年职工人均收入2.7万元,2017年职工人均收入6万元,2009年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2017年上缴税金5700万元。企业高速良性的发展,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都是好事,实现了"三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