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的基本情况及信仰
一、维吾尔族的基本情况
维吾尔族自称“维吾尔”,意为“团结”、“联合”。一般认为其先民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丁零及后来的铁勒,北魏时的袁(yuanhe)纥、乌护,隋时的韦纥,唐时的回纥、回鹘和元、明时的畏兀儿;亦有人认为还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呼揭”或“乌揭”,甚至远古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士著居民。
唐天宝三年(公元1744年),回纥(鹘)以鄂尔浑河流域为中心建立游牧的封建回纥汗国,与唐朝长期交好,曾两次派兵助唐平安史之乱。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为黠(xiá jiá sī)戛斯所击溃,汗国亡后,陆续西迁并逐步由游牧过渡到定居农业,在与当地民族长期相处中,逐渐发展成为近代维吾尔族。
西迁的回鹘人曾先后在中亚和新疆地区建立过喀喇汗王朝、高昌王国,并参与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活动。
元明时称畏兀(wei wù)儿,清朝时称回部或缠(chán)回。19世纪以来曾先后配合清军粉碎英国扶植下的张格尔、阿古柏傀儡政权,抗击俄国对伊犁地区的侵占,维护了祖国的统一。1935年始定名为维吾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