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土石方工程管理技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2:33:05

基坑(槽)泡水

土石方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土石方工程管理技巧(1)

1.现象

基坑(槽)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造成地基松软,承载力降低,地基下沉。

2.原因分析

(1)开挖基坑时未设排水沟、截水沟或砌筑挡水墙,导致地面水流入基坑。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受停电影响。

(4)遭遇强降雨天气。

3.预防措施

土石方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土石方工程管理技巧(2)

基坑砌筑挡水墙(砂浆抹面)

(1)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截水沟或砌筑挡水墙,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

(2)在潜水层内开挖基坑(槽)时,根据水位高度、潜水层厚度和涌水量,在潜水层标高最低点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流入基坑。

(3)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开挖标高坡脚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并使开挖面、截水沟、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始终保持一定差值,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不少于0.5m。当基坑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多层土中上部有透水性较强的土,或虽为同一种土,但上部地下水较旺时,应采取分层明沟排水法,在基坑边坡上再设1~2层明沟,分层排除地下水。基坑(槽)除明沟排水以外,亦可采用各种井点降水方法,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槽)最底标高以下再开挖。

(4)施工中保持连续降水,直至基坑(槽)回填完毕。

(5)土方施工降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其作用是将可能停滞在土方作业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防止该范围内的地面水流入地基土内。

土石方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土石方工程管理技巧(3)

排水边沟

1)边沟

***边沟与排水沟区别

边沟是指路基边缘的排水沟 ;排水沟是把边沟、跌水井、急流槽、截水沟等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沟。

设置地点不同:边沟设置于挖方路段;排水沟设置于填方路段的两侧。

作用不同:边沟是集水沟,主要是将地表的水汇集在一起引入排水沟;排水沟是将边沟汇集来的水,集中排入附近的沟渠或河流。

形式不同:边沟形式多样,可分为梯形、碟形、三角形、矩形边沟等;排水沟一般呈U形。

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后施工边沟。土方坡脚处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为了防止边沟漫溢或冲刷,在平原区和重丘山岭区,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多雨地区梯形边沟每段长度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边沟不宜超过200m。

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

边沟的加固:土质地段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采用干砌片石对边沟进行铺砌时,应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缝要用小石子嵌紧;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时,砌缝砂浆应饱满,沟身不漏水;若沟底采用抹面时,抹面应平整压光。

2)截水沟

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如是一般土质至少应离开5m,对黄土地区不应小于10m并应进行防渗加固。截水沟挖出的土,可在路堑与截水沟之间修成土台并夯实,台顶应筑成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上方有弃土堆时,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脚1~5m,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10m,弃土堆顶部应设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截水沟长度超过500m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至自然沟中或泥沙沉降池中后排放进入市政管道,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

截水沟应先行施工,与其他排水设施衔接时应平顺,纵坡宜不小于0.3%。不良地质路段、土质松软路段、透水性大或岩石裂隙多的路段的截水沟沟底、沟壁、出水口应进行防渗及加固处理。

3)排水沟

土石方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土石方工程管理技巧(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