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的完整句,三思而后行的经典语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2:37:57

三思而后行的完整句,三思而后行的经典语录(1)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说:晏平仲这个人,很善于与人交往,时间越久就越能得到人家的尊敬。

晏平仲就是齐国的重臣晏婴,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多年。在其它先秦典籍里记录了他很多事迹。有些你很熟悉的成语,比如“对答如流”“自取其辱”“南橘北枳”“二桃*三士”,都跟他有关。

孔子直接和他打过交道。虽然在孔子游历齐国时,他曾经反对过任用孔子,坏了孔子的好事,但孔子对他的评价还是相当客观公正的。

晏婴这个人聪慧机智、能言善辩,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闻名诸侯。

孔子评价晏婴“久而敬之”,历来读书人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到底是他和别人交往很久?还是说晏婴和别人交往越久,别人越尊重他呢?

善于和人交往的确是长处,但是往往熟络之后就以为可以彼此不分、毫无顾忌,忘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分寸和距离,反而容易闹出矛盾来。这也就是我们讲过的“事君数,斯辱矣;事友数,斯疏矣”。

但是晏婴这个人就很不一样,他知道如何拿捏分寸,也懂得自尊自爱,不轻易丧失原则,所以相处越久越敬重他。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也?”

孔子评论说:臧文仲为了养一只蔡这个地方的大乌龟,就盖了个大房子,屋梁上还雕刻绘有山水花草,他的智慧怎么样?

我先帮你扫除这句话里的两个障碍:臧文仲、居蔡。

臧文仲,是带着谥号的称呼,实际上他叫“臧孙辰”,是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是经历过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朝的老臣,还是孔子的先辈,到孔子的时候早已作古了。臧氏家族是仅次于三桓的一个世家大族,臧文仲很有政治能力,所以去世后被国君赐予了“文”的谥号。

居蔡,就是给蔡地的大乌龟盖个居所的意思。蔡这个地方,以出一种特别大的乌龟闻名,这种乌龟非常珍贵。

何如其知也,这是孔子的一句反讽。他的智慧怎么样呢?就像你今天用讽刺的语气问“你也太聪明了吧?”,意思差不多。

臧文仲这么一个历事四朝、被人们以为有智慧有权谋的老臣,居然花这么大的财力、这么多的心思用于伺候这么一只神龟!还给它盖了个大屋子,还“山节藻棁”。什么意思呢?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房屋梁柱上画满了水草纹饰。其实天子宗庙才能这样装饰。

孔子认为他僭越了君臣应有的规格,对于这种事他可不会放过。

不过臧文仲这个人,在鲁国历史上也办了不少好事,作为一个老臣绝对不白给。所以即便不满他山节藻棁,孔子一方面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但也拐弯抹角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学生子张问孔子:楚国的令尹子文多次受命为上卿,脸上并没有高兴的样子;多次被罢免,脸上也没有不高兴的样子;他免职时,必会详细交代政务给新任职者,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算是尽忠了吧。子张问:那算不算仁人呢?孔子说:我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张)又问:崔杼以下犯上*了齐国的君主,陈文子有四十匹马的家资,全部舍弃而离开齐国。走到每个国家,都说这里的大臣也和我们国家的那个崔杼一样啊,就离开了。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算是够清高了吧。子张问:那算不算仁人呢?孔子说:我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孔子的学生子张,连续拿南方楚国的高官和北方齐国的大夫两个人的行为来问孔子,问的都是“仁”。在他眼里,遭逢乱世,前途命运不可掌握,这两个人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了相当的素养和气节。

能够忠人之事以尽其心、保持清白,其实已经属于难能可贵的品质。但是把它和仁完全等同,孔子就不认同了,可见孔子心目中的“仁”的标准要高得多。这一对比,“清”和“忠”都要比“仁”地位低,你就能更清楚地明白“仁”在孔子一系列正面概念中的地位了。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处理事情总是要反复多次地盘算。孔子听说后,表示:反复想两遍,就可以了罢。

哪两遍?遇事从头到尾想一遍,再从尾到头想一遍。

季文子是季桓子的先祖,也是历任四朝的鲁国重臣。看当时有关他的流传,都说他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遇事要反复思量才能做出决定。对此孔子表示不以为然,但这毕竟是在评论鲁国三桓之一的祖先,所以话说得比较委婉。

今天你常常会说“三思而行”,都是正面肯定的,小心谨慎总不是坏处。但你回到《论语》就会发现,孔子是觉得思虑太多反而没有必要,或者说有点怯懦了。

我们前面讲过,先秦的“三”不一定是实数,很可能比三更多。

孔子觉得反复想两遍就够了,考虑过度容易对利害估量得太细,反而会产生偏差。所谓“古往今来一转念,抱恨终身何其多”,想得太多,你可能会丧失掉敏于行的勇气和决心。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邦国政治正常时,他显出了聪明智慧;邦国政治混乱时,他就变得愚笨。他的这种聪明,别人也能做到;他的这种愚笨,别人可就做不到了。

你今天常说的成语“愚不可及”就来自这段话。但实际上就我的理解,孔子的说“愚不可及”是对宁武子的一个相当高的评价:他不但有聪明才华,而且能屈能伸有气节,装傻充愣有谋略。

成语离开了原来的文本,流传时间长了,有时候会走向它的反面,这一讲里“三思而行”跟“愚不可及”都属于这种情况。

孔子为什么说宁武子“愚不可及”呢?

宁武子是卫国的大夫。卫文公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宁武子辅佐他,很受器重,很多建议都能被采纳,卫国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文公死后偏偏又碰到个荒唐的君主卫成公,骄奢淫逸、刚愎自用,宁武子虽在大夫之位,但为避免与国君冲突退居幕后,周旋其间。但同样是他,在晋国国君要逼死卫成公的时候,用计救了国君。

在卫文公一代,卫国算“邦有道”,到了卫成公一代,卫国则被视为“邦无道”。而在这两代,作为大夫的宁武子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你了解了宁武子这个人的故事,再回头来细细品味孔子这句话,就能体会到背后的深意了。

你大概熟悉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郭靖与黄蓉性格就恰好形成对比。

黄蓉何其聪明,什么门派的武功,瞄一眼就会。郭靖就是个傻小子,洪七公教了他一招“亢龙有悔”,他就傻乎乎地一遍一遍死练。反而是黄蓉和洪七公品茶喝酒、谈笑风生,她的聪明伶俐很讨老叫化的喜欢。

可是,郭靖下了聪明人不肯付出的笨功夫。他虽然学得很慢,显得愚钝无比,但一旦掌握了,一拳打出去,强大厚实的功力天下无人能敌。照孔子的意思,郭靖这才叫愚不可及!

摘自靳大成《论语通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