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受到这样的告诫:
“某某某,这件事非常重要,万不可草草了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做事一定要谨慎,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方可把事情做好。”
……等等
三思而后行……
这句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这不简单吗: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要想三遍,方才可行……
真的如此吗?
如果是一件很急的事情,比如失火了,还要想三遍才去救吗?那样的话,不是早就酿成悲剧了吗……
所以,三思而后行其实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认为的那样。
那么三思而后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三思而后行到底是什么意思三思而后行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看它的典故便就明白了......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他执政鲁国正卿(官名,相当于宰相)33年,先后辅佐过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推行了初亩税(土地私有合法化,土地所有者按亩收税,该制度的推行使得私田日夜增多,大量井田制下被困奴隶、农民被解放了出来),乃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
季文子之所以能在鲁国混得风生水起,其实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行事谨小慎微,凡事总要“三思”(即:想了,想了再想,想了又在想......视为“三思”)而后行(行动)。
然而,他的老师孔子却不怎么赞同他的这一做法,有一次竟当面责问道:
“你什么事都要想三遍,这样能行吗?”
季文子笑着回答道:
“老师,弟子觉得可以!”
孔子更加生气:
“那我来问你,你每天穿什么衣服也要三思后再穿吗?”
季文子不慌不忙地答道:
“老师,弟子觉得应该是这样,比方说,现在弟子是鲁国上卿大夫,可以说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照道理讲,天天穿绫罗戴绸缎都不为过,然事实却是:弟子依然穿得很朴素.....这就是三思后的结果......
您想啊,如果什么都不想,整天穿绫戴缎的,表面看上去虽然很风光,然鲁国公看到后会怎么想,他肯定会认为我华而不实,不堪重用......
您再想啊,若满朝文武看到了会怎么想,他们定然会认为了我是个爱慕虚荣的人,到时候必然会用各种利益诱惑我,贿赂我......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长此以往,弟子总会被他们拉下水......
您再又想啊,如果只能穿粗衣破布的百姓们看到弟子穿绫戴缎又会怎么想,他们肯定会骂我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不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好官......”
孔子闻言,沉吟许久后说道:
“我觉得:再,斯可矣!”
(我认为:只要想两遍就可以了,用不着三思了!)
季文子不解,询问道:
“老师,这是为什么?”
孔子淡然说道:
“鲁国公乃是你的上司,你要在他手底下混饭吃,的确不得不想,满朝的文武百官都是你的同事,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也的确不能不想;然而,天下百姓与你八竿子打不到一块,想了又有何用,难道你不穿绫戴缎,那些百姓便有好衣服穿了吗.....故,我觉得:再,斯可矣!”
季文子闻言,思索了片刻后,方才明白了过来:
“是啊......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
注: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总结: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三思,还是再斯,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已,代表的并不是具体的数字。
也就是说,凡事应该分个“轻、重、缓、急”,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事情都要去想三遍,或者两遍。
比如:火箭发射、卫星上天、登陆火星......等等,这些容不得半点差池的大事,应该要想,要想了又想,想了还要想......一定做到万无一失。
而吃饭、睡觉、穿衣、逛街......等等,这些芝麻绿豆大点的小事,难道还需要“三思”吗?
您说,是吗?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