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上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沿着高速看中国》特别节目
走进甘肃段
通过对高速沿线
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等地的
文化、经济、民族团结与发展等方面
全面展现甘肃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
民族地区团结进步
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建设成果
展现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反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
走进千年敦煌 品读丝路华章
莫高窟雪景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出了嘉峪关,一路向西,沿着连霍高速、柳格高速行驶约370公里,便可抵达古郡敦煌,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就坐落于此。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它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始建于公元366年,后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周、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营造,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飞天4000余身,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殿堂,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自古以来,敦煌就以其博大的胸襟与繁盛的文化,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客,促进交流互鉴、融合共享,成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圣地。
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壁画
77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坚守大漠、默默耕耘,让敦煌文物研究、文物保护、文化旅游令世界瞩目,使敦煌研究院发展成为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成为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
在这些“莫高窟守护人”的脚下,印刻着新中国奋斗者的光辉足迹。他们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莫高窟,积淀形成弥足珍贵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成为敦煌研究院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使敦煌研究院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8人发展到如今的上千人,队伍在不断壮大。
眼下,正值“五一”小长假,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玉门关等景区迎来了游客接待“高峰”。其中,5月1日,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19524人次。
鸣沙山上的驼队
清晨,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三危山上泛起金光,一支支载着游客的驼队迎着朝阳登上鸣沙山,乘兴而来的游客在驼背上一颠一伏,饶有兴致地感受着沙漠中骑乘骆驼行进的独特体验。放眼远眺,驼队绵延不断、逶迤前行;侧耳倾听,驼铃声声、响彻远方,仿佛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商队往来的恢宏气势。
丝绸古郡魅力千年不减。作为古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汇的枢纽,近年来,敦煌始终坚持让文化之“魂”附于旅游之“体”,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并取得丰硕成果:
《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敦煌研究院“一基地两中心”、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基础设施提升等支撑性项目加快推进;东驿·敦煌艺术城即将投用,莫高里工匠文化村建成开放;敦煌文化学院挂牌成立,中国长城论坛、玉门关诗词周、敦煌国际设计周等文化节会赛事成功举办;敦煌市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当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