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历史古迹)
此时,也门国内因为南北双方对于权力分配的争执,而陷入了党派恶斗的怪圈,彼此之间剑拔弩张,加剧了社会环境恶化,失业现象严重,当时不少穷人已经到了翻垃圾桶为生的地步。
原本石油资源丰富、经济生活水平高的南也门被北也门所拖累,社会上弥漫着怀念过去日子的氛围,南北双方对彼此愈发地不满,终于在几年后大打出手,在沙特的帮助之下,南也门分裂势力被粉碎碾压。
动荡不安的社会、惨淡的现实生活为一种“小草”,在也门的流行打开了方便的大门。
(吸食恰特草的也门人)
(二)“恰特草”席卷西非小国 毒品被当做零食一说起毒品,人们第一印象无非是摇头丸、病毒、大麻等物品,但是对于盛行于埃塞俄比亚、也门、索马里的冷门毒品——恰特草却鲜有人知晓。
恰特草,也称阿拉伯茶,也门茶,是一种外形类似于茶叶(干燥时)、苋菜(采摘时)的毒品。最早差不多于500年前在东非埃塞俄比亚被发现。
据记载,15世纪左右,在东非发生的饥荒中,饥饿不堪的穷人以树叶草根为食,无意中发现了这种神奇的植物。
当地人发现,咀嚼这种恰特草以后大脑就有产生一种与其他毒品类似的兴奋状态,整个人顿时神清气爽,记忆力增加,特别容易进入到一种侃侃而谈的状态。
(恰特草)
后经现代生物学研究发现,恰特草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效果,源于其中的一种主要物质——卡西酮。
如果将卡西酮稍微加工可制成“丧尸剂”,摄入此类毒品的人陷入到癫疯之中时,就连割掉自己的脖子也不会产生痛觉,整个人癫狂一段时间便因流血过多而丧命。
此外,从毒品成瘾性的特点可知,长期食用恰特草的人群一旦停止下来,整个人就会因为失去多巴胺的分泌而突然感到一阵急剧的失落,变得失去了冲动。
(正在聚集一起吸食恰特草的也门人)
早期恰特草还只是作为上流社会的高档奢侈品而使用,可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恰特草的成本随之不断下降,吸食这类毒品的人逐渐增加。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也门经济危机爆发后,恰特草开始崛起为也门的国民级食品。
对于那个年代遍地是失业人员的也门来说,恰特草是他们解除烦恼、脱离现世痛苦的理想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