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的细分战场可以有多种,并非只是单纯军事角度上的一次对抗。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二,且同样拥核的世界大国,中美不会将军事冲突作为解决矛盾的第一手段。
从特朗普时代开始,中美博弈的主流方向无疑是国家软实力方面的整体较量。这是一场包括了经济结构,产业类型,教育培训,以及政治体制的综合博弈。
不久前,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芯片法案》,旨在从半导体行业锁死中国。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中美产业博弈背后的隐藏细节。以及在这场博弈中,美国的最大弱点到底是什么。
一个台湾投资者眼中的美国在今年布鲁金斯学会组织的访谈会上,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表示 “美国提高国内芯片产量是昂贵、浪费、徒劳无功之举,在美国制造芯片的成本比台湾贵50%,因为美国芯片制造业没有扩张和成功所需要的人才库。”
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在各研发领域都能见到美国学者的身影。那为什么张忠谋会信誓旦旦地说“美国缺少人才”呢?张忠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2017年,特朗普上任之后宣布了新政,将对在各州投资建厂解决就业问题的企业提供额外财政补贴。提供的岗位越多,得到的补贴也就越多。
因此,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第一时间赶赴威斯康辛州,打算投资100亿美元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厂。
郭台铭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在威斯康辛州招满1.3万人,每年就能领到40亿美元左右的补贴。届时富士康的生产成本会将一众对手踩在脚下。”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为了配合第二批次的1.3万技术工人,需要提前招募500名技术工程师,可富士康在威斯康辛洲里里外外忙活了一年,东拼西凑也只招到了100来号人。
很快,威斯康辛州发表了一份声明,宣布取消富士康当年的所有减税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