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7:56:42

(注意职务全称)

二、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编组了七个以上的“*军”建制。

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已经组建了五个一级军区,即刘邓首长第129师师部所兼的“晋冀鲁豫军区”、贺老总第120师建立的“晋绥军区”、聂帅以第115师一部发展起来的“晋察冀军区”、罗帅以第115师主力和山东抗日武装共同发展起来的“山东军区”、以及新四军主力开辟的“华中军区”。由于大量缴获日伪武器,各军区的正规部队数量和质量都得到长足发展,面对蒋军的重兵压境,为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各大军区纷纷才开始组建“*军”。

此时组建的“*军”已经具备广义和狭义的两层含义,广义上它首先是部队的性质,也就是各军区将正规军的主力部队集结起来,准备与敌人开展大规模*。所以各军区的“*军”并非所属部队的全部,比如当时华中军区所属兵力已有135000余人,但是华中*军组建时仅有45000余人;山东军区在抽出奔赴东北的部队以后,仍然有20万左右的兵力,但是山东*军初建时仅有75000人;晋冀鲁豫军区所属兵力也有多达27万的部队,但是晋冀鲁豫*军正式组建时仅有不足10万人。

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5)

(*军是军区部队中的精锐力量)

所以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尽管我军的总兵力数字有127万余人,实际上真正可以用于*的正规主力部队只有61万人,且分布于几大军区和广袤的解放区范围之内,也就是各军区组建的“*军”。因此,狭义上的“*军”此时又成为我军的高级临时编制,因为当时国共谈判尚未完全破裂,我方代表团还在南京、北平等地与敌周旋,为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我军并不合适在“师”以上设置更高级别的正规部队编制,这一点要真正懂得军史才能理解。

于是各军区便以二到三个师(山东军区称为师,其他军区称为旅)组成“*纵队”,再以若干*纵队合编为“*军”,在军区领导机关之下设立专司作战的“*军司令部”,简称“野司”。一般来说,我军各战略区的一号军事首长首先是军区司令员,然后才兼“*军司令员”,毕竟战争年代以打击敌人为第一要务。

比如陈毅是山东军区司令员兼山东*军司令员,刘伯承是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兼晋冀鲁豫*军司令员,东北*军1948年正式组建时(之前有两个称谓),也是以东北军区司令员林彪兼任*军司令员。

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6)

比较例外的是华中军区,受限于资历和历史职务问题,当时华中军区的司令员是张鼎丞,而粟裕将军的职务是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军司令员”,到华中*军和山东*军合并组建“华东*军”的1947年初,也仅是出任了华野副司令员,而山东*军司令员、新任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理所当然出任华野司令员。

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先后组建了华中*军(最初四个纵队)、山东*军(两个纵队又两个师)、晋冀鲁豫*军(最初五个纵队)、晋绥*军(三个纵队)、晋北*军(时间较短)、以及晋察冀*军(最初四个纵队)等六个以上的*军建制和番号。

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7)

情况更为特殊的是东北战略区,由关内各大军区抽调的部队挺进东北时,碍于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我军最初的称谓是“东北人民自治军”,虽然也是以林彪为总司令,但尚没有*军的建制,并且各军区所来部队的编制和番号也比较杂乱。

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