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7:56:42

晋察冀*军的情况则非常复杂,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军区便组建了两个*军的编制,其中第一*军辖四个纵队九个旅,以聂荣臻兼司令员,第二*军辖五个纵队十七个旅,以萧克为司令员,两个*军的总兵力达到了18万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部队的调整,这两个*军的番号先后被撤销。1946年6月和1947年6月先后两次重新组建了“晋察冀*军”,比如著名的清风店战役和解放石家庄战役,就是由晋察冀*军发起的,如果没有意外因素,晋察冀*军最有可能演变成为“华北*军”,但是最终没有授予番号,原因附后。

因此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四大*军格局,实际形成于1948年5月之后,在此之前,五大战场上都存在“*军”的编制和番号,分头与敌军作战。

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13)

四、各*军的作战和使用须接受军委的统一指挥。

为了打败蒋军主力部队取得战争的胜利,我军的战略实施是“全国一盘棋”,各战略区、各*军的配合至关重要,所以军委对各*军的调动、作战和集散拥有绝对的权力,这是老蒋完全不具备的优势。具体来说,军委随时会根据战争形势和战役需要,统一指挥和调度各*军的作战事宜,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并不一定是*军整建制执行任务,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华野的“七月分兵”和陈谢兵团的挺进豫西,这也是一些军事爱好者容易混淆的问题。

当时为了配合刘邓南征*军在大别山完成展开,军委命令华东*军以六个主力纵队(加特纵主力)挺进原卫国统区的豫皖苏交界地带,遂行战略牵制和战略反攻的任务,于是华野实际被拆分为三大部分,即陈粟率领的华野“西兵团”、坚持在山东根据地的“山东兵团”和苏北老区的“苏北兵团”。

期间各兵团的作战直接受军委指挥,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并不影响华东*军的整体序列和番号,直到1948年9月济南战役前后,华东*军才恢复统一使用,并且明令“全军指挥由粟裕负责”。

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14)

同样,在刘邓南征*军前往大别山之后,晋冀鲁豫*军留在晋南地区的第4和第9纵队,也被军委统一编成为陈谢兵团(附陕军起义之38军)南渡黄河*入豫西,并且受军委直接领导而不再受刘邓之指挥,所以陈赓兵团当时已经是“准战略集团”,级别是相对比较高的。但是到了淮海战役之前,这两个纵队仍需归还了中原*军(已改称)建制,在刘邓的统一指挥下参加淮海大决战。换言之,各*军各纵队番号和整体建制虽然保持不变,但是如何使用和调遣,军委拥有绝对的超越指挥权,不理解这一点,对解放战争一些战役中的战斗序列,就容易糊涂。

所以华北我军主力没有统一授予“华北*军”番号,第一个重要原因,是之前转战陕北的党中央,于1948年5月全部到达(分成二批)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也就是说,军委已经实际位于华北地区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那么对于华北军区已经组建起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兵团,当然以军委直接就地指挥更为合适,如果中间再设一个*军司令部,反而增加了指挥环节,不利于我军发挥机动灵活之作战方式。

那么1948年5月华北军区所属三个*兵团统一改称为“华北军区*部队”,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时间点是如此的契合。

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15)

五、华北敌情的复杂也是未能统一授番的重要因素。

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是分为两大坨的,也就是傅作义的“华北剿总”和阎锡山的“太原绥署”,考虑到这两个人历史上的关系,南京方面并没有明确双方的隶属关系,基本是各打各的。“华北剿总”的作战范围是河北、察哈尔、热河诸省和山西北部,而“太原绥署”的作战范围仅仅是去除晋北以后的山西一隅。

那么为了应对这两坨敌人,华北军区所属部队也须分兵作战,其中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率第一兵团主要负责跟阎军的作战,而第二、第三兵团主要跟傅军周旋,战场实际情况决定着,三个兵团要分别向军委汇报情况和接受指示,设立统一的指挥机关是不太合理的。平津战役之前,华北军区实有部队近40万人,但是*部队仅有23万余人,其中第一兵团的7万余人又在山西作战,因此面对傅作义所部50万大军,自然处于劣势。

华野中野四野是怎么分的,四野为什么只能给二野三野当配角(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