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按弦手法,河南坠子打板方法和技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0:28:39

一位成功的坠子演员,少不了一位出色的琴师;一场完美的坠子演出,琴师的发挥功不可没……一位年近九旬农村老人,历尽生活的艰辛,依然对坠子痴心不改,他就是李守善,一位在孤独中坚守的老琴师。

当我来到位于巨野县大义镇的杨守善家时,老人正在屋子里泡茶。见到我们到来,老人赶紧站起来,拉着我的手高兴地说:“我今年已经八十半了,看我的身子还硬朗吗?”

坐着小马扎,围着一张小方桌,杨守善老人讲起了他与坠子的情缘。

杨守善的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但他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迷上了坠子。“我从小就喜欢这个,家人也没有反对。当时有人看不起拉弦子的,认为这是下九流的市,但我认为这才是上九流,能给人带来欢乐就是好东西。”杨守善说。

在同村人的眼中,迷上坠子的杨守善“神经”了。每天天不亮,就能听见他拉弦的声音;即使下地干活,也要把坠子带上,休息的时候拉上一曲;寒冬腊月,他坐在风口,直到拉出了一身汗才作罢;夏天,忍着酷暑也要拉上好一阵……这些,在同村人看来都能理解,但凡是遇到拉着坠子讨饭的,他也会把人家让进自己家住上几天,这就让大家感到不明白。于是,在村民看来,杨守善就是一个“怪人”!“人家有本事,咱就应该向人家学。”杨守善说,“咱家吃什么,就让他们吃什么。”

经过自己的努力,杨守善的技艺越来越成熟,就开始在附近的十里八村演出后,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后来,杨守善认识了郓城的“黑孩”王合义,两人又开始在郓城演出。“那时候,我们去演出不管给钱多少,不给也行。我们走的时候,群众都送我们很远。”杨守善说。

一次,杨守善和王合义两人到商丘演出。刚去的时候,当地人对他们两人非常不屑,认为山东坠子不如河南坠子。但当弦声一响,当地人立刻对二人刮目相看。“呦!不孬!”两人在成功的开场奠定了他们在河南演出的成功。临走的时候,当地人对他们的技艺交口称赞:原以为山东坠子不如河南,但你们俩的演出太棒了,没想到山东也有那么好的坠子!

因为坠子拉得好,杨守善被借调到地区曲艺队帮助培养曲艺人才。“虽然,我唱的不多,但我会排戏。”杨守善说。在杨守善的指导下,为曲艺队培养了一批曲艺人才。

“我给你拉上一段。”说着,老人拿起了他的坠子为记者表演起来。在略微调试之后,老人右手持弓,左手按弦,一张一合之间,悦耳的坠子声缓缓流淌……一曲完毕,我注意到,在原本光滑的坠子上有几处凹陷,老人说,这说练功留下的。

在曲艺队期间,杨守善多次参加演出。在一次慰问演出的时候,演员在台上精彩的演唱,旁边杨守善正流畅的伴奏。突然,“嘣”的一声轻响,演员疑惑的朝杨守善看了一眼,杨守善也对着演员微微一笑继续伴奏。

演出结束后,演员询问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杨守善才淡淡的说:“弦断了一根。”演员大吃一惊,坠子在断了一根弦的情况下,还能不漏痕迹的继续伴奏!演员们纷纷被杨守善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其实,当时我也惊出了一声冷汗。救戏如救火,在舞台上,即使弦断了,也要继续演奏,保持演出的完整。这就是最考验的琴师的时候。在演出的时候,不能因为弦断了,就要中断演出去换弦。”杨守善说,“琴师在现场除了完整、流畅的伴奏,有时还要根据演员临场的发挥而改变。”说着,杨守善用坠子表演起了三弦。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杨守善没能继续在地区曲艺队而回到了农村老家务农,伤心回家的杨守善就把坠子尘封了起来。“回来的时候,我也很伤心。但是,既然组织这样决定了,咱就得服从。听说你们要来,我这才把坠子又拿了出来试了一下。这些年不拉,还没丢功。”杨守善说。

而老人的子女没有一位继承老人的技艺。老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他们过得高兴就行。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们也非常孝顺。”

对于坠子的传承,老人告诉记者,传承单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由政府主导,有组织的从娃娃抓起。“我年龄大了,快拉不动了。如果这们艺术失传了,就真可惜了!”老人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