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山诞辰115周年 亲友缅怀“中国的辛德勒”
红网益阳站9月11日讯(分站记者 宋咏琪)从昨晚开始,益阳的雨似乎就没有停歇。今天一早,何曼礼带着鲜花和她的犹太朋友丹尼·史朋根,一起踏上会龙山,去为今天诞辰115周年的父亲何凤山扫墓。
雨甚大,稍稍停留一会就会打湿衣物,但没有阻挡何曼礼为父亲扫墓的脚步。“为什么我回来天在哭呢,它应该笑呀!”何曼礼打趣地说。从2007年把父亲的骨灰运回家乡安葬后,每年她都会回来为父亲扫墓,今年应该是这些年扫墓里遇到的最大一场雨。何曼礼的表哥、表嫂等亲戚,市文体广新局、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博物馆等单位的旧时老友,还有何凤山博士毕业的雅礼中学代表,共同缅怀了这位“中国的辛德勒”。
上会龙山有一段长长的阶梯,天雨路滑,何曼礼加紧了脚步,她知道父亲在等她。何曼礼在埃及出生,国外长大,目前定居美国。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声音很轻很细,对于家乡话,她能听懂却不会说。为了能赶上祭拜父亲的115岁诞辰,她坐了近28个小时的飞机辗转回家。辛苦吗?她说不辛苦,再辛苦也要回来看看父亲,看看这片养育了父亲的土地。
何凤山,1901年9月10日出生于赫山区龙光桥镇叶家河村一农户家。二战期间,担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害,被誉为“中国的辛德勒”。然而这段义事在1999年之前鲜有人知。1997年,何凤山去世,何曼礼在为父亲写的讣告中提及了父亲生前为犹太人发放签证的事迹,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何凤山的义举被公诸于世。
到了父亲的墓地,何曼礼久久凝视,随后开始扫墓。她弯下腰,除去石碑旁长出的杂草,放上鲜花和石头,表示缅怀。“放石头是犹太民族扫墓的习俗,”何曼礼说,“花会凋谢,但石头不会。” 丹尼·史朋根也轻轻将鹅卵石放置在墓碑上,这次他专程来益阳,只为给何凤山博士扫墓,表达崇敬之情。“他是个值得所有人尊敬的人,他给予犹太民族的帮助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史朋根说。
在雨中,墓地更显肃穆和庄重。何曼礼和大家讲起父亲墓地建造的故事。“绿色的墓碑象征松柏常青,根深叶茂;墓地分为三圈,依次代表家乡、国家和世界;墓碑右侧是余秋雨先生为父亲撰写的墓志铭,左侧是父亲写给母亲的诗,表明了他做人的志向和原则;墓地周边有九块石头,来这看望父亲的朋友可以小坐;整个墓地中西合璧,后侧的墙类似以色列哭墙的结构,墙上刊入了父亲的生平……”她说父亲故土情深,百年之后长眠于家乡的土地上,希望是一处美丽宁静之地。
没有悲伤,没有落寞,一行人怀着崇敬之情为何凤山博士扫完了墓。该走了,何曼礼却移不开脚步,在大雨中,她仍想在墓旁再站一会,再看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