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现实感很强的童话。作者借助极度的夸张和想象营造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世界,通过可笑的人物、荒诞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讽刺时弊。七年级学生对童话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曲折虚构的故事情节和离奇夸张的想象,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学过《丑小鸭》等经典童话作品。理解童话的内容并不难,但是童话内容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及童话神奇的幻想色彩,应该是孩子们学习理解的难点。
01学法导航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①在前几单元学习默读的基础上学习快速阅读,并能勾画出关键词句。
②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③学习在作文中发挥联想和想象。
0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指导孩子快速默读,注意勾画关键词句,并学习批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
示例:皇帝爱新装→ → → →
第二、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之后,让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复述故事情节。
注意:好多教辅资料上把课文的故事情节概括为:皇帝受骗,骗子行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样概括虽无不可,但是搬运别人的东西会导致孩子丧失阅读概括能力。因此,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概括。
03聚焦描写,概括中心。
七年级的孩子,之所以对这篇童话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文中可笑愚蠢的人物、荒诞曲折的情节和离奇夸张的想象。想要让孩子感悟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需要很好地设计和引导。
课文比较长,因此要长文短学。故事比较浅显,但蕴意深刻,因此要浅文趣学。要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引领孩子们悟到课文的深处去。
第一、设计一个主问题:
皇帝的新装真的存在吗?皇帝、大臣和老百姓们都看见骗子所织的新衣了吗?可是他们为什都承认自己看见了新衣、而且大加赞美?【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初步让孩子们用自己勾画出来的关键句“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来回答,首先理解课文的浅层含义。
第二、聚焦描写,重锤砸击。
长文要短学,巧学。
要找准一个抓手,一个突破口。比如,可以引领孩子们认真研读描写大臣的文字。
原文:
皇帝: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棗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好让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诚实的大臣: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第一、分角色朗读。
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知人物形象,思考文章意蕴。
第二、试着做一点批注。
示例: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棗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批注】爱衣成癖,荒淫无耻。
第三、探究一:
看不见新衣就是愚蠢,就是不称职,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老大臣的这幅嘴脸。
(示例:睁着眼睛说瞎话)
老大臣为什么害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者愚蠢?为什么要睁着眼睛说瞎话?
可以引导孩子们深入地探讨上述问题,以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探究二:
皇帝和另外的诚实的大臣以及老百姓和这位老大臣的心理一样不一样?
那个小孩子为什么敢于实话实说?
一个小孩子都敢说实话,所有的成人为什么不敢?
课文中的人物,究竟谁是骗子?为什么?
引导孩子继续探究,更上层楼。
第五、探究三:
试说一说课文给了我们哪些方面的启示?
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探究、概括。
要让孩子们明白,作者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的种种荒诞滑稽的可笑行径,直接讽刺了当时欧洲残留的大大小小各式封建统治者,锋芒直指他们的愚蠢无知、虚荣腐败。
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去概括,比如:聪明反比聪明误、过多的贪欲会让一些人迷失方向等等。
04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第一、展开联想。
想一想,社会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并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展开想象。
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四,让孩子们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当时也在游行现场,会怎样做?展开想象,续写一段文字。
一家之言,欢迎各位不吝赐教。
2019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