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卫星导航产业结构成熟,政策高度支持。
过去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中涵盖的核心技术主要由国外厂商控制,国内厂商在产品技术、采购价格等方面受到限制。
但目前国内厂商在部分器件设计制造和产品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在集成电路等产业设立的专项引导基金,带动了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品零部件水平的提高,整体产业逐渐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
在知识产权方面,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突破8.5万件,保持全球第一。
目前,卫星导航产业已经到了向规模化、大众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关键转折时期,北斗应用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
国内高精度导航应用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中长期的上升阶段。
首先,常规测绘仪器的市场吸引力减弱,利润不断减薄,高精度测绘产品将逐渐取代传统测绘仪器;
第二,GIS数据采集器将在价格驱动、技术驱动和产品驱动下呈现爆发性地增长,未来市场潜力无限;
第三,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逐步提高,精准农业推广范围将扩大到除新疆、黑龙江、上海之外的省份;
第四,国家对于安全防治日益重视,逐步由事后治理转向为事前预防,安全监测将迎来机遇;
第五,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产品融入传统行业信息化,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第六,国产品牌依托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突破,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替代进口品牌,同时走向国际市场;
第七,随着中国北斗系统的进一步完善,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产品将在我国国防安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成本下降。
随着北斗系统自主建设的推进,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已形成了分工明确、层次清晰完整的产业链结构。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84 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7.79%左右。
产业链从中上游向下游转移,集成、应用与服务空间随产业成熟不断扩大。早期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中游,主要包括终端产品或软硬件集成的系统解决方案。
终端产品主要有GNSS接收机和GIS数据采集器等,系统解决方案包括位移监测系统、机械控制系统及驾考驾培系统等。
2012年,上中下游产值占比分别为16%、72%和12%;而2020年上中下游产值占比变为 9%、44%和47%。产业链已呈现出向下游转移的趋势,一类是地面参考站系统提供的卫星信号增强服务,另一类则是基于位移测量形成的安全监控和健康监测数据服务。
3. “一二三”战略明确,业务多点开花“一二三”战略定位清晰(一个核心、两大平台、三大应用),公司细分业务较多但主线清晰,围绕高精度导航定位核心技术持续延伸业务。
公司坚持钻研高精度导航定位核心技术,持续打造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和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应用方向包括导航定位授时、测绘与地理信息、封闭和半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
3.1 立足高精度定位,拓展芯片和平台
牢握核心高精度导航定位,形成技术壁垒。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毫米级/厘米级高精度算法,具备高精度 RTK、PPP、静态解算、网络 RTK、精密定轨技术、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多源融合定位技术等完整算法技术能力,拥有自研芯片、板卡、模组基础器件以及 SWAS 广域增强系统。
高精度定位定向基带芯片“璇玑”研制成功。
公司投入开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定位定向基带芯片“璇玑”已完成样片投片、测试成功并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