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峨眉豆什么病人不能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1:25:08

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为主食,纯米饭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尤喜饮“米酒”和“麦酒”。

饮食禁忌

忌吃狗肉、蛇肉;小孩忌吃鳝、鳗;忌用筷子打猫,忌吃猫肉;忌用单只手捧茶招待客人;酒桌上忌空碗;上别人家做客,吃点心时忌吃光,应有所剩余;年初一忌喝菜汤,不然插田要下雨,整年出门要打伞;忌用脚踩地上饭粒,否则会被雷击死等等,畲族传统饮食文化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和财富。无形的民间文化资源不像地下的矿产资源那样,你不挖掘它,它将永远存在。

典型食品

畲家独具特色的典型食品有:卤姜;咸菜,畲族风味菜,常用辣椒、姜、萝卜等腌制而成,称为糟辣椒、糟姜等;端午粽子,民间称牯角;乌饭,三月三的节令食品,是乌饭树(畲语称乌枝)的嫩叶捣细,用汁浸糯米,煮熟后即成乌黑发亮的乌饭。据说吃了乌饭即不怕蚂蚁咬。

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平塘、独山、惠水等县。

服饰

毛南族服饰与附近的壮族、仫佬族相似,据性别、年龄、季节、用途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了各种类型和样式。

男女都喜欢穿着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忌穿白色衣服,只有丧事时才穿。男装称为五扣衣,不镶花边。它的特点是有五颗晶亮的铜扣,所以毛南语称“骨娥妮”,意即五颗扣的衣服。领扣一颗,右襟三颗,和领扣垂直相对,肚脐位置还有一颗,下面开襟。衣服口袋缝在右衣襟里不外露。盛装时头缠黑头巾,长约八尺。从左至右有规律地缠在头上,头巾一端有布须,露出头顶,走起路来,布须抖动,形似小羊角,故称羊角巾,毛南话叫“挂爪”。盛装时还要腰缠八尺长的黑色腰带。腰带的两头用红、绿、黄、蓝、白绒线镶成锯齿形的布须。缠腰两头有颜色的布须外露,下面穿宽筒裤子,脚穿白底黑面的布鞋。

毛南族妇女多穿青色或蓝色右襟上衣,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黑色花边的左开襟上衣和裤子。衣服大多数是青色或蓝色的布料,配上银饰和顶卡花,穿着端庄秀丽,朴素大方。姑娘们还系上一小块长方形的围腰,上边绣着美丽的花纹图案。配上银饰手镯,蓝白相衬。

麻江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峨眉豆什么病人不能吃(13)

毛南族妇女爱穿绣鞋,有“双桥”、“猫鼻”、“云头”等三种款式。“双桥”鞋用红、绿两种颜色,在鞋面上镶成两条花边,像两座石拱桥横跨河面,也像一对彩虹吸水,因而得名。“猫鼻”鞋用五色花带,在鞋面上构成勾头的鞋面绣有云藕图案,精致素雅。这些绣花鞋,通常放在箱子里保存,赴喜宴和走亲戚时才拿出来穿。平时在家穿黑色布鞋。

毛南族的银器饰物除了常用的银手镯、耳环、银项圈外,还有银麒麟、银环、银簪、帽饰、银颤花、银钗、银梳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毛南人的服饰也在更新变化,昔日蓝靛染制的青、蓝色土布正为红蓝黑紫多种颜色的西服、休闲服等所代替,一些富有山乡特色的民族服饰,只有在喜庆节日才能一睹风采了。

毛南族的食粮以大米、玉米为主,高粱、小米、红薯、南瓜为辅。他们的饮食习俗中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百味用酸”。喜爱腌制酸肉、酸螺蛳、酸菜,都是待客的传统佳肴。酸类食品很多,尤以“毛南三酸”最有名,亦即毛南人自称的“腩醒”、“索发”、“瓮煨”。“腩醒”就是把猪、牛肉切成薄片,拌用生盐腌透,放置两三天等水份干后,将适量的香糯米蒸熟成饭,尔后放在簸箕里凉冷,与切好的肉片揉搓均匀,放在坛里压紧密封。在坛里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鲜美。用“腩醒”待客,是毛南人热情至深的标志。“索发”是一种酸味特异的螺蛳汤。其制作方法是把洗干净的钉螺用猪油干炒,待透熟发香后,趁热倒入坛里密封三个月后再揭盖吃用。“瓮煨”是一种盐水酸菜坛。用来腌制各种蔬菜,如萝卜、豆角、黄瓜、生姜、辣椒等,这种酸菜坛可以防止瓜果蔬菜放久变坏。

毛南人除了以米煮成饭、粥外,日常还喜欢用主粮或杂粮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如“毛南饭”、“糯米糍粑”、“甜红薯”等。饮酒是毛南人的一大嗜好,凡办喜事、丧事和客人到家,都要喝酒。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己用大米、玉米、红薯、南瓜等酿白酒,酒的度数不高,一般20度左右。毛南族成年男子大都吸烟,但都抽本地产的旱烟叶,很少用外地烟。

仫佬族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麻江、凯里、黄平、福泉、都匀、瓮安等县(市)。

仫佬族的衣服,一般尚深青色。过去大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据记载,在清代,妇女还有穿桶裙的习惯。地主豪绅穿有风领的衣服,这是一般农民所不许穿用的。

近代都已改装,与当地汉、壮族的衣服没有多大差别。男子穿的都是对襟上衣、长裤,年老的穿琵琶襟上衣;一般穿草鞋,跣足的不多。

麻江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峨眉豆什么病人不能吃(14)

过去姑娘梳辫,出嫁后结髻,现在多已剪发。饰物有银质的耳环、手镯、戒指等。

仫佬族主食大米、玉米和薯类,以前除少数地主、富农外,广大仫佬族人民每天都是两稀一干,甚至三餐都是稀粥。

喜爱酸辣,家家腌有酸荞头、酸豆角、酸芋蓬、酸刀豆、酸蒜头等作为佐食之用。

蔬菜种类主要有白菜、空心菜、苋菜、豆角、南瓜、芥菜和萝卜等。

肉类主要猪肉、鸡肉、鸭肉和鱼肉,忌吃猫、蛇肉。在过去,罗姓、姚姓不吃狗肉,传说这和罗姓祖先陷入火灾得狗救助有关。

姚姓不吃动物内脏,传说这和姚姓祖先有关。东汉姚期出兵,因煮猪心不熟,战士不得饱餐,当日不得出兵,从此姚姓不吃动物的内脏。

羌族

羌族主要分布在石阡县、江口县。

服饰

羌族服饰各地略有差异。其中:汶川县的龙溪、绵虒、雁门,理县的蒲溪,茂县的赤不苏、黑虎、三龙、渭门,北川县的青片,松潘县的镇坪等地服饰具有代表性。头饰,男女包头帕。赤不苏一带的妇女盛行“一匹瓦”,瓦片状的青布上绣有花纹,用银牌、环扣点缀。黑虎乡的妇女以白布帕包头(被称为“万年孝”)。传说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黑虎将军。蒲溪妇女包头用黑色头帕,前端露出一块白色布块,人称“喜鹊头帕”。

无论男女,都穿棉布或锦缎(过去为自制土布或麻布)长衫,右衽,比较宽松,形似旗袍。男衣过膝,女衫有的到脚背。色彩因年龄不同有所变化,中老年人多为单一的蓝色、黑色,年轻姑娘则喜欢艳丽的色彩。衣领、袖口和对襟有扎花,斜襟部嵌有一至三指宽的花纹,有的镶梅花形银饰,皆手工细作。

麻江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峨眉豆什么病人不能吃(15)

纹式多样,色泽艳丽。衣衫外套无领、无袖、无扣的羊皮褂子,羊皮褂子四周露垂长毛,晴天毛向外,雨天毛向内,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垫背和负重。

男女除了束腰带,女子还喜欢束花围腰和绣花飘带,男子系裹肚。在高山或半高山的羌族男女裹绑腿,以麻布或毡子缠绕。

鞋类以自制的“云云鞋”最有特色。形似小船,鞋尖微翘,面上绣有云纹图案。未婚男子和姑娘穿绣花彩鞋,中老年人则穿素色圆口布鞋。

装饰上,女性普遍喜戴银牌、领花、耳环、手镯、戒指、发簪,有的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挂链珠和椭圆形的“色吴”。

成年男子饰以腰刀、烟袋、铁火镰。

饮食

羌族饮食丰富。

主食是玉米、洋芋、小麦、青稞,辅以荞麦、油麦和各种豆类,蔬菜品种多样。

传统的饮食有搅团、玉米蒸蒸、“金裹银”或“银裹金”、洋芋糍粑、煮洋芋、猪膘肉。

人们普遍吸兰花烟,还喜欢饮咂酒、“玉米蒸蒸酒”和蜂蜜酒。

咂酒,是羌族地区流行的一种特殊的饮酒方式。

蒙古族和满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

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羌族、蒙古族、土家族已改用汉语外,其余各民族均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均属汉藏语系。其中苗语、畲语和瑶语中的一部分属苗瑶语族苗语支,布依语、壮语属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侗语、水语、毛南语、仫佬语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彝语、白语属藏缅语族彝语支,仡佬语因其内部各支系语言差异较大,且深受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其语言系属至今未定,也有学者将其归为仡拉语族。

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悠久,重要的节日有春节、上坟亮灯节、三月三节、四月八节、端午节、六月六祭地节、七月半迎送祖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十月初一节、腊月初八节、布依族小年节、苗族跳花节等。贵州少数民族众多,节日繁多,风俗各异,民风淳朴。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