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传说,一个农夫两个儿,老人去世时对孩子交代,家贫用我睡过的被子裹着身体安埋就行了,老人对孩子们说,在这期间,在我安葬的地方带点烧酒陪着我七七四十九天吧,看看乌鸦和老鹰的成长过程,不久后,两个儿子看到了小乌鸦由父母捉食物回来喂养长大,小乌鸦长大后,也捉食物回来给飞不动的老乌鸦吃,一直到老乌鸦死亡为止。可猫头鹰呢,小的时候由父母捉食物回来喂养它们,待自己能捕食后就自己独享食物,根本不管自己迈不动步伐的老猫头鹰了,甚至在没有食物时反过来吃掉老猫头鹰!这时,两个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这是在教育他们要孝顺、懂得感恩!然后两个儿子就模仿乌鸦的皮毛做了丧服,在坟前守灵。
自此,披麻戴孝的习俗也开始流传。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披麻戴孝的习俗已经非常悠久,以上只不过是传说,其实仔细分析的话,披麻戴孝是有讲究的,麻布是比较粗糙的,现在拿来装粮食或者药材,穿在人体身上的话,皮肤会瘙痒、疼痛、不舒服,有的甚至会过敏,古人就是利用不舒服,这种疼痛,才有悲伤的表情,来表达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一脸苦相,哪有笑得出来的表情呢?不像现代的人还可以说说笑笑,丧事现场还唱歌、跳舞、打牌,哀伤的场景变成喜事场面了。
同时穿戴白色衣物,白色代表的是死亡,代表是生命的衰竭,寓意着是丧事。至于哭丧棒,柳树自古就有离别之意,使用柳树枝表达对亲人的挽留,在古时候,很多亲人生离死别都会插柳枝为记号,柳枝可以轻易插活重生,暗示着还会重逢之意,也表达自己的哀思。就如现在的再见二子一样,是分别了呢,还是以后还会相见呢?有分别之意也有再重逢相见之意,穿什么样的孝服也是有讲究的,和死者辈分相同,要穿白布丧服,死者子女要穿麻布丧服。孝子所执“哭丧棒”,死者的孙辈,要穿萱布丧服;死者玄孙辈,要穿红布丧服,表示死者高寿是喜丧,儿孙满堂是含笑而去的。
现在有些地方丧服都是白色的了,甚至多数人都不戴孝了,很多统一戴的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丧事中会有丧鼓或唢呐助哀,有的是乐队助兴,高歌舞步,哭哭泣泣,也有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也有亲朋好友前来“赶哭”的。开场白大都是“爹呀娘呀,某姑姑啊等,你死得好苦呀……”有的是录音,有的是现场真人哭灵,后面的内容就任意发挥了,尽情吐心,哭得五花八门,伤心而动听,后面我们会着点分享设灵堂和哭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