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指的是:1、斩衰、2、齐衰、3、大功、4、小功、5、缌麻。
五服,意思是由重到轻,分五个等级,因而称为“五服”。
最重(指的是孝义,不是衣服的重量)的丧服是斩衰……
这样的丧葬传统流行了几千年。
《三国演义》
那么,中国历史上,五服丧葬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追溯历史,五服礼仪的兴起,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人非常迷信,整个生活的中心,围绕的是两个字:祭祀。
祭祀
祭祀天地、山川河流,反正见什么祭祀什么。
出门也得点上香之类的燃烧物,祭祀神灵打卦一下。
所以,丧葬的讲究,那是必须的。
不过,丧葬只是商人整个祭祀活动中很小的一个部分。
因为当时的人特别信奉鬼神,产生大量的祭祀活动,因而在殷商时代形成产业般的一个规模,其中的有专职的人员,也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阶层,人们将祭祖、事神、办丧事、当司仪的这个阶层的人,称作了“儒”,亦称之为“术士”。
术士
这些“术士”(儒生)熟悉当时社会的祭祖等典礼和仪式,很受世人尊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当然是指最最原始的“儒”。由于他们善于操办红白喜事,是非常专业的专家,其工作内容部分犹如西方的“教士”,所以可以归结为“教士儒”。
其实,儒原本就是一种职业,在殷商是高级职业,相当于今天的白领。
后来,由于周灭商,社会发生变革,商的典礼和仪式过时,请他们操办红白喜事的贵族越来越少,儒与时俱进,适者生存,另寻出路,因为有文化,一部分人演变为专职(或兼职)的官学系统的先生,向周的贵族学生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完成了从“宗教”系统向“教育”系统的转变,此时期可以将他们归结为“教师儒”(公办,兼职,比如负责礼仪的官员),也还算可以的职业。
再后来,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官学垄断教育的局面难以为继,教师人员大量裁减,儒落民间,重操旧业,干起了专门的丧葬一类的事(没有了高雅的祭祖、事神等内容),成为一种带有糊口性质的低贱之业。“儒”在当时名成为社会上的一种带有技能性质的职业,称为“小人儒”,其业务跟现代的丧葬公司比较接近——因为死了人之后有许多礼节、规矩(比如五服以及丧葬之礼),社会上一般的人不一定搞得懂的,所以,这一职业就兴旺发达了起来。
孔子成名之前,就是替人家做丧葬活动的,是一个职业性质的活动。所以,后人才把孔子创立的学派称为“儒”。孔子和他的学生从来没有、也绝不会自称“儒”,因为会让当时的人联想到“丧葬”;联想到“低等”、“不高雅”。所以,孔子算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传承者。
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将“五服”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五服”从丧葬礼仪发展成为了治理国家和处理与番邦之间关系的政治和外交的思想。
到了后世,渐渐的人们就只知道儒家,很少人知道“五服”以及曾经的尴尬与辉煌……
祭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