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我军十大元帅、十大将,只有三人被主席称为"老总"。陈毅在军中也被称为"老总",但由于和主席的关系亲密而特殊,主席并不会称其为"老总"。而林彪也只是被人们称为"林总",并无"老总"之称,主席当然也不会称他为"老总"。
主席称为"老总"的第一位,毋庸置疑就是德高望重的朱老总。"朱毛"的称呼从1928年井冈山会师,经历了红军时期、八路军时期、解放军时期,一直延续到1958年抗美援朝部队从三八线撤兵。
第二位,就是"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老彭被主席称为"老总"应该是从八路军时期,1940年5月朱老总返回延安,坐镇八路军总部的彭德怀就被主席称为"彭老总"。
第三位被主席称为"老总"的是谁呢?他就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元帅。
贺龙元帅
贺龙,原名文常,字云卿,1896年3月出生在湖南桑植。
贺龙的祖父贺良仕是晚晴的武举人,跨马弯弓武艺高强,祖母罗氏是土家族。
贺龙18岁参加革命党,三次入狱,20岁靠两把菜刀一举成名。
1916年3月,贺龙手持菜刀,带着20多个好友和乡党,披星戴月走了80多里山路,夜袭盐税局,把盐分给百姓,用缴获的枪拉起上百人队伍。随后,贺龙出任桑植讨袁民军总指挥。
4月,湖南护国军总司令程潜派罗占侯来到桑植,委任贺龙为一梯团2营营长。
年轻的贺龙一战成名,11年后南昌起义前已是20军军长。主席发动秋水起义,就拿贺龙的故事激励士气: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带了一军人。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
解放后谈起这段经历,贺龙元帅说:当时就用了一把菜刀,第二把都没用上。
从护国军营长到国民革命军军长,贺龙用了11年。
1922年7月,贺龙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旅长,驻防涪陵。
1923年春夏之交,吴佩孚大举进攻熊克武,连下成都、重庆。8月,第一旅旅长贺龙收复涪陵,切断长江交通,吴佩孚用日本人的"宜阳丸"轮向重庆偷运军火,被贺龙截扣没收。
此时,刘伯承任东路讨贼军第1路指挥官,取得龙泉驿大捷。
1924年8月,四川讨贼失败,贺龙到达贵州铜仁。9月,率部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部队发展到1万余人。1925年2月,熊克武委任贺龙为建国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
1926年7月,贺龙任第9军1师师长,第一次北伐立下赫赫战功,受到总司令部通电嘉奖。1927年2月,移防武汉缩编为独15师。二次北伐再立战功,扩编为20军,贺龙任军长。
两次北伐,十大元帅十大将甚至叶挺,都没有贺龙的战功突出。
北伐时期的贺龙
1927年4月,周公在20军政治部主任周逸群陪同下第一次见到贺龙。
在此之前,蒋氏许诺贺龙武汉卫戍司令、汉阳兵工厂,外加500万大洋。
在当时军长俸禄不过800大洋,500万大洋那真是天文数字。但是贺龙听完周公讲了严峻的形势,马上明确表示,坚决听从招呼率领全军参加起义,大不了失败再上山。
周公当即委任还没加入组织的贺龙当起义军总指挥,并让川军老熟人刘伯承协助他制订作战计划,率领20军7500人主攻。起义部队有2万多人,可是南下伊始蔡廷锴就带走10师5000多人,但是贺龙却做了逆行者,9月在瑞金,贺龙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组织。
起义失败后,刘伯承等人远赴苏联留学,贺龙留下继续发动群众。
1928年初,贺龙、贺锦斋、王炳南再举红旗,发动荆江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很快又拉起3000多人,最难的时候只剩下91个人72条枪。但贺龙就是贺龙,最终和周逸群等创建了近万人的红二军团。为了革命,贺龙全家涌现出109位烈士,真正"满门忠烈"!
主席评价贺龙:一是忠诚;二是对敌斗争狠;三是联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