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器换浮子视频,太阳能热水器怎样更换浮球开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3:58:01

每年10月中下旬左右,一批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的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科考队员,都会在长江湖北宜昌段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待上2个多月,进行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种群规模和繁殖活动的野外监测。

为了不见证一个物种的灭绝,他们期待监测到这种古老生物产卵。在近年的宜昌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工作中,他们更期待奇迹的发生。

通过解剖食卵鱼来找中华鲟卵

2022年3月28日,是第二个“中华鲟保护日”。在当天举行的中华鲟保护座谈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告诉参会来宾:“我们已经连续5年未监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迹象。”

鲟鱼是鱼类中最濒危的类群之一,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曾是长江重要的渔业资源,但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特别是1981年葛洲坝的修建切断了其到长江上游繁殖的洄游路线,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自然繁衍。

中华鲟为江海洄游型鱼类,在大海中生长发育,在长江中产卵繁殖。该物种起源于白垩纪,距今1.4亿年。它们是海洋与河流信息和物质交流的重要纽带,也是海洋和河流生态状况的重要指示性物种。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生物,2010年,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度濒危物种。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坝下江段是目前唯一已知的中华鲟产卵场。为了能追寻这种古老生物的活动轨迹,2016年,葛洲坝下游曾启动野生中华鲟科研捕捞。

2020年12月22日早8点,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的组员们在船舱里吃完早饭后,穿上救生衣,登上科考船,开始了一天的科考监测工作。

留在岸边渔政船上的“食卵鱼解剖”组将进行第一项考察任务。在特许捕捞的情况下,当地保护中华鲟和江豚的巡护队从水里收起此前下好的渔网,这些捕捞上岸的鱼,将进行一次科学解剖。

当时,入职长江所不久的周芷芸第一次来宜昌驻点科考。作为此次食卵鱼解剖的“操刀手”,她要对这些大大小小的鱼进行解剖和生物学辨识。她通过观察鱼的性腺状况、肠容物,分辨鱼的年龄、性别、性成熟度、进食状况等。

但实际上,他们期待的是在鱼的肠容物里,发现如同绿豆大小、形色相似的中华鲟卵。

这次打捞上来的鱼要比前几日多,三个塑料盆装了近20kg。科考队员杨海乐说,随着长江宜昌保护区水域禁捕的推进落实,2020年宜昌江段的单位渔获量较2019年有所增加。

遗憾的是,这一天,科考队员也未发现中华鲟卵。

太阳能热水器换浮子视频,太阳能热水器怎样更换浮球开关(1)

2020年12月,巡护队队员在收拉渔网。张建林 摄

“水里的垃圾比以前少了”

在宜昌江段做了多年巡护工作的巡护员,大多数是本地的老渔民,他们和这片水域早已产生了感情。此外,对水域极其熟悉,也让他们能更好地配合科考队员们工作。

“以前鱼多,什么鱼都有,捕鱼的人也多,什么样的网也有,现在鱼少了,很可惜。”王东春说的这些,是他亲身经历过的,而这些如今已成回忆。但王东春也说,“这两年要比前几年好些,鱼变多了。”

近年来,相关部门会按节点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介绍该年份长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动物、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长江流域栖息生境状况、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资源养护及保护行动等状况。

近5年的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质一直在变好,但葛洲坝下游宜昌江段也一直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活动。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0年)》提到,2020年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自2016年以来,长江流域I-III类水质占比呈现上升趋势。此外,2020年,葛洲坝下游宜昌江段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活动,该江段中华鲟繁殖群体估算数量为13尾。在长江中下游及长江口均未监测到中华鲟幼鱼,长江口监测到中华鲟亚成体3尾。

但长久以来,科考人员并未放弃寻找野生中华鲟。

江面科考的第二项重要任务是“江底采卵”。调查船要一路往葛洲坝下游开,巡护队员手里拿着带钩子的木杆,他们要沿着江面,把底层弶网浮在水面上的浮子钩起来,把网收上来。之后,科考队员会将网口对准漏筛,用水冲网口。这是为了查找有没有捞到中华鲟卵。

当时的方冬冬是在长江所就读的博士,他说,这是他第二年到宜昌江段参加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他感觉水里的垃圾比以前少了,2020年11月中旬左右,他们还在葛洲坝下游发现了12尾江豚嬉戏。

太阳能热水器换浮子视频,太阳能热水器怎样更换浮球开关(2)

2020年12月,科考队员在漏筛里找中华鲟卵。张建林 摄

“中华鲟如果灭绝,就是河海之殇”

第三项工作是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水下视频”作业。水下视频监测,一是要看水下的河床质,二是要看鱼类的活动状况和产卵情况。

此外,他们还用快艇进行水声学探测。“2016年,王东春他们在葛洲坝下游发现了中华鲟卵,那一次还挺多。”一名科考队员说。

根据此前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全面禁捕。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2021年度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结果表明,在目前已知的唯一天然产卵场葛洲坝坝下江段,监测发现回到坝下产卵场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仅15尾。公开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1981年至今人工放流了超800万尾中华鲟。

从某种意义上说,增殖放流延缓了中华鲟物种灭绝,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各种数据和研究也似乎指明,中华鲟野生种群已基本丧失自我维持能力。此前,危起伟就提到,“中华鲟如果灭绝,不是鱼殇,而是河海之殇。”

但是,面对复杂的环境,科考人员依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在某条食卵鱼的肚子里,或冲刷渔网的漏筛中发现那颗绿豆大小的中华鲟卵。

过不了几个月,他们又会重新站在宜昌的科考江段,继续面向长江,期待意外和惊喜。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