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叫徭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7:08:42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盛世:令当今国人无比骄傲的顶峰时期

盛世指的是经过好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了顶峰,老百姓生活相较于“之治”时代更加富裕,这一点在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

唐玄宗登基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宰相,励精图治,让唐朝国力达到了强盛。开元盛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政治上,唐玄宗精简机构,裁撤冗官。加强对地方管理考核,每年十月,唐玄宗派出按察使到地方监督官吏,遇到违法官吏一律严惩不贷。李隆基本人还从善如流,与姚崇、宋璟等名相共同治理国家,此举颇有太宗李世民之风。

在经济上,李隆基大兴屯田,发展农业,全国耕地面积达到6.6亿亩,人均耕地达到9亩。粮食堆积如山,商业发达,物产丰富,经济空前繁荣。李隆基还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仅开元年间就修建38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建立在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军事上,唐玄宗改革兵制,开疆拓土,唐朝成功维持在西域的统治,还收复了武则天时期失守的辽西十二州。在文化上,唐玄宗海纳百川,高适、李白、杜甫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就出现在唐玄宗时期。

徭役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叫徭役(5)

上图_ 唐朝长安平面图

还有一个指标能反映出开元盛世大唐国力之强:外交。

根据正史记载,开元盛世时期,和我国交往的国家有70多个,长安、扬州和广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朝廷有专门机构招待外国使节和外国商人,在长安城居住的外国人有4000家到5000家之多。大唐影响力达到了极致,以至于今天,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当然,没有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李隆基开元盛世的登顶是不可能达到的。盛世的到来不是空中楼阁,一定是建立在“之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徭役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叫徭役(6)

上图_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中兴:王朝中期到后期的“反败为胜”

什么叫中兴?俗话说“物极必反“,盛世到一定程度,帝王一旦飘飘然,在执政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错误政策,国力必然从顶峰时期迅速下滑。在国力下滑的过程中,如果开创盛世的帝王本人,或者后面的继承者改变政策,重新励精图治,在王朝发展的中后期就会出现国力“反败为胜”的中兴时期。如果中兴延续较长时间,帝国有可能恢复盛世。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的中兴,一个是昭宣中兴,一个是会昌中兴。

徭役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叫徭役(7)

上图_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

昭宣中兴——汉武帝后期,由于常年的战争,再加上汉武帝迷信方术、重用奸臣,国家爆发了包括巫蛊之祸在内的一系列内乱。汉朝国力持续下滑。幸好,汉武帝晚年下《轮台罪己诏》,及时改变国策,重新走上了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

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和霍光延续武帝晚年的政策,采取了轻徭薄赋、遏制土地兼并、改革吏治惩治贪官,减轻刑罚平反冤案等一系列政策。经过汉昭帝和汉宣帝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西汉在汉宣帝时期国力重新恢复。如果汉宣帝能选好一位合格的接班人,西汉很可能在汉宣帝以后重现汉武盛世的辉煌。

徭役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叫徭役(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