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年代少先队队章,少先队基础章图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7:48:07

原标题:70年前第一条红领巾保留至今

各个年代少先队队章,少先队基础章图片(1)

这条红领巾,魏需武保存了整整70年

各个年代少先队队章,少先队基础章图片(2)

在中华路小学六(1)班的主题队课上,魏需武向同学们讲述当年的故事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最近,82岁的魏需武老人很忙,她刚从北京参加完央视庆祝国庆系列活动的录制,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和全国优秀团员、少先队员们一起“礼赞祖国”。9月26日,这位亲切、慈祥的辅导员还到武昌中华路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队课”。9月27日,她又参与了中华路小学“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的庆祝活动,看着学校新一届“国旗护卫队”气宇轩昂的成员,魏奶奶说她觉得骄傲、幸福。

1949年新中国选拔少先队员

魏需武是全区10人之一

1949年,新中国刚开始选拔少先队员,整个武昌区也只有10人,当时12岁的魏需武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之一。魏奶奶说,刚建队时,中国少年先锋队还叫做中国少年儿童队,到了1953年6月才改名。“入队那一天我铭记一辈子!”魏奶奶说,当时入队仪式很有仪式感,是在武昌实验小学旁的“人民电影院”进行的,团员们郑重、严肃地为10名首批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并带领他们宣誓。

为了铭记这光荣一刻,魏需武还特意到家附近的“炒房”打小工,攒下照相费用,戴着自己鲜艳的红领巾到照相馆留影。这张珍贵的照片连同第一条红领巾,魏需武保存了整整70年,现在还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魏奶奶说,那个时候入队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高荣誉,少先队员必须按时上学、遵守纪律、友爱同学、尊敬老师,爱劳动,红领巾都不许脏一点。“哪个红领巾上面有墨迹,小队长发现以后召集整个小队跟他开会,给他提意见,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们要爱护它。”

干了一辈子的大队辅导员

1959年,魏需武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主要教思想品德课,也就是现在的“思政课”。1965年,魏需武成为了大队辅导员。她每年都要买来一本新的队章仔细研读,要求少先队员们按照章程严格要求自己,现在这些不同年代,颇具纪念意义的《中国少先队队章》还整齐地摆放在魏奶奶家中。

1988年,魏需武来到中华路小学任教,并成立了学校的第一支鼓号队。魏奶奶清晰地记得,建立鼓号队时,正赶上老校区改造、环境很差,她常常带着学生们外出训练,所以这支鼓号队有个外号,叫“马路天使”。

魏奶奶创建鼓号队的经验,武昌区的很多大队辅导员至今依然在沿用,“选鼓号队的队员,要注意他们的嘴唇要薄,身材适中,不能太胖,这样的孩子吹出来的号声才嘹亮”。

此后,魏需武一直以大队辅导员的身份活跃在校园,“传帮带”出了一批武昌区的优秀辅导员,目前任武昌区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叶壮也曾跟着魏奶奶学习了不少经验。

即使退休后,她依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华路小学德育主任柳丽说,她2005年认识魏奶奶,当时她已经68岁了。“虽然退休多年,但她对当下热门的少先队工作都了如指掌,我们每次开展活动头一个礼拜甚至半个月都会每天打电话进行沟通,在她身上我们感受到执着的信念。她为少先队事业奉献了一辈子”。

她的白发和红领巾永远飘扬在一起

目前,魏需武是武昌区、中华路街、中华路小学三级关工委委员,自己一直住在离中华路小学只有3分钟路程的老房子里。“老伴去世了,孩子几次让我去和他们同住,我不愿意。”魏奶奶说,住在学校旁边,看学校庄严的升旗仪式,听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听孩子们大课间的广播,都是让她感到很愉悦的事情。学校需要她,她随时都能去,“住远了,就不方便了。”

每年的“建队日”她就会出现在校园,给孩子们讲“第一条红领巾”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红领巾对她而言不平凡的意义,也让孩子们明白红领巾的荣誉。9月26日下午,在中华路小学六(1)班的主题队课上,魏奶奶对着全体少先队员向红领巾、向少先队“表白”,她朗声说:“少先队,我一生都热爱您!为您付出,我心甘情愿,无比幸福。”该班学生申沐辰被这一幕深深震撼,“这种挚诚的信仰,让魏奶奶为红领巾事业付出了一辈子,我突然意识到了我身上的责任所在!”申沐辰说。

10月10日,是魏需武82岁的生日,离中国少年先锋队70周年建队日只有三天,魏奶奶说她今年的生日心愿就是,“我愿意我的白发与红领巾永远飘扬在一起。”

(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通讯员夏惠)

(责编:张隽、关喜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