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家方晓莉)
(辛弃疾画像,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辛弃疾的一生,曾写过多首青山词,如:《清平乐·题上卢桥》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玉楼春 其四 用韵答国兴、仲洽、岩叟》
青山不会乘云去。怕有愚公惊著汝。人间踏地出租钱,借使移将无著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妙语来题桥上柱。黄花不插满头归,定倩白云遮且住。
《玉楼春·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图片来自于昵图网,感谢分享。)
很多人对“青山”之意,并不理解。
那么,如何理解辛弃疾诗中“青山”呢?……首先,我们查阅资料,并未有任何地方,对“青山”之解,进行完全解释,甚至有的说“青山”是金军或者主和派,甚至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东流水”说成是南宋朝廷,其实不对。
以上解释皆不对。
可以看出,诗人在多少首诗当中的意象是完美,且比较统一的。那么,“青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想要了解一个人所作的青山什么意思,也许你可以进行步韵一首!本人步韵了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为《贺新郎·过因缘》,欢迎方家指教!《贺新郎·过因缘》
得见轩词矣。想曾经、交游毋落,叹如今几!而幸参其缘中业,重整心头诸事。知过客、观公词喜?悟得青山多妩媚,见青山贺我何如是?吉与利,竟相似。
问师有众头条里。思轩公、青山词作,妙呈风味。名苦无须虚荣过,利更丢它歪理。去妄念、慈悲心起。不恨古人无识我,恨前人今事无差耳。笑我者,孔夫子。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发现,我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跟辛弃疾相似的手法,比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我的步韵是“悟得青山多妩媚,见青山贺我何如是?吉与利,竟相似。”,那么我是如何达到这个境界的呢?
它其实是一个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问题,矛盾的焦点其实在主观能动性上!
前阵子,城哥("")与我探讨哲学当中(他是很喜欢马克思主义的辩论的,我也是,本人也是一名绝对的马克思主义者),我提及唯心论与唯物论,从整体上来讲,应当是统一的,在某个现象当中,它可能会表现出某种侧重或者偏狭(原话不是这种,这里解释一下,当时城哥也欢迎我提出自己看法,让我写文章谈谈,非常感谢您的指教以及启发!谢谢。),这是由于当时人或所做的事情,它不究竟也不彻底,因此表现出来。
所以从完美的角度上讲,任何唯心论与唯物论其实是一体的。
这也是我学习东西方文化思想或者其他学术思想方面的一个体系上的总结:也就是说任何一门学科,或者艺术等等,它的“道”是相通的,倘若无法进行全然的解释,相互可以借鉴与参考,也无法达到统一的目的,那一定概念是存在问题的。
(这种偏狭很有可能是当事人的不理智或者不慎所决定的。因此,它无法表现出完美的一面而需要通过另外一种“相对论”去打败它,但这两者只能说是在某种现象上的“关联”。他们都没有达到真正的关联,这也是为什么外国诗人很喜欢“乌托邦”的原因,那是一种理想境界。但很容易落入空无。所以最终什么也“没有”了。
一句话,此说法与做法,在当时,都不究竟,于现象之不完美,而无法达到究竟涅槃的作用。)
如今很多人喜欢将科技,好像很漠视哲学,也看不起文科,甚至还有说社会学科有什么用的?……这是一种偏见!任何伟大的思想它离开不了文化,而无法达到内心良知境界的发展,它的科技也是不究竟的,并且会产生种种弊端!
所以不能模式这些,因为文化之发展,也是国之根本,失去文化的国家,将如浮萍一般飘零,它是无法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即便一时间急功近利而获得金钱和武器,但是很有可能会因为文化的亏损或者缺乏文化而带来沉重的而已,而这一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因为世界对人是公平,道理也是,它不会为你的强权和霸权而偏向于你,它一定会是一个整体,进行制衡。
而这个制衡不一定是发动战争或者其它,它自有因果存在,而这种因果也是事物之间的规律,相互之间的制约与牵制,在中国道家文化当中,所谓五行相生相克,未尝也不是这个道理,也是有其克制之道,而对五行本身自己,也是如此!它不可能是独立存在而可以完全丢下任何一个方向去“唯我独尊”: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唯我独尊只可能存在于整体当中且与所有一切都是相融且相通而表现出其魅力。
而我自然也得指出一点,一些人总是认为西方的文化思想不值得学习,并不是如此,比如马克思主义就挺好的,另外在西方一些文化思想当中,它也有一些比较经典的方面:并不是外国人他自己就学得好,在古往今来,西方很多哲学家或者思想家,或者经济学家等,甚至还有心理学家等等,他们一切人在文化和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他们从中的经典思想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所以我们要学习的是其内涵,要坚持自己内在的发展,才可以更好的去看透目前他们外在的一些糟粕,从而让自己站在制胜场上,而不要被情绪所迷乱。不得不说,也许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冷静处事,并且发自内心的学习任何一个地方能够带给我们的进步,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现在进入正题,在我前面写的步韵《贺新郎·过因缘》当中,我想也许感兴趣的人,真的想了解“青山”是什么意思,可以试着步韵看看。
其实辛弃疾的“青山”词,它是有哲学道理的。
为了更加便于讲清楚这个哲学道理,这里也同时感谢""博士此前提醒我的一首诗,感谢。
是花蕊夫人(据说是徐太妃作品:小徐氏)的一首诗,叫《题天回驿》。
题天回驿
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
比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
从这首诗当中,你可以看出,“伊人”去看风景,结果被人看。从诗中可见其人美貌。
但也可以看出:诗人也就是诗中之人,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场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无论男女,无论感情或者其他方面,包括社交,或者是利益之争等等,或者其他方面的交往,一旦处于被动一方,往往很多事情,不由自主,甚至说很被动。
因此每个人在事物面前,应该是争取主动的一方,或者用主动的心态去面对。
为何要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不是糟粕类型):因为在西方一些文化思想表达当中,你可以看到他们的交际是比较直接的,而占据主动的一面,这样可以有利的避免尴尬,而令自己不被受制。
所以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被动一方,的确不妙。
所以,你是选择被江山看呢?还是选择看江山呢?……在这里,花蕊夫人虽是被行人看,但实际上也处于一种被动局面,所谓江山看,也是一种委婉表达,形容其人之貌美,自己想看风景,但被“风景”看了,但自然界的风景如何看你?显然是人。这是一种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