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仔猪体温多少度,仔猪二十多天体温多少正常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8:23:01

图4-30 奶水充足的母猪乳房

土方一,用煮熟的豆浆加100~200g茶油连喂2~3d。

土方二,生姜、陈艾、陈皮各100g,鲜芦根、竹笋和嫩竹叶各200g,麦芽150g,煎水喂服。

土方三,鲜泥鳅250g、地骨皮30g、食盐少许,煮熟连汤饲喂2~3次。

④人工引诱驯化。初产母猪缺乏哺乳经验,仔猪吮乳会应激、恐惧而拒哺,可用人工引诱驯化法。

一是,轻轻挠抓母猪的肚皮,并让仔猪轻轻吸吮。

二是,围产期就开始经常按摩乳房,使仔猪接触乳头时母猪不至于恐惧或兴奋不安。

三是,经常在母猪旁边看守,结合固定哺乳位置,护理好仔猪不要争抢奶头,保持母猪安静。

(3)抓补料,防应激,提高断奶窝重 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①补饲可以增加断乳重,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补饲(应补饲600g以上)有利于预防断乳后腹泻和水肿病等疫病的发生。

②仔猪饲料、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根据仔猪生理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具有针对性地在饲料、饮水中定期添加抗生素。

③仔猪补饲有机酸。给仔猪补饲有机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某些消化酶,提高饲料消化率,并有抑制有害微生物繁衍作用,降低仔猪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仔猪的诱食,仔猪补饲的饲料应选择优质膨化仔猪料和颗粒乳猪料。一般仔猪5日龄就开始补饲,经过10d左右的时间就能使仔猪适应正常采食了。

④补料方法。可用压舌板粘取高质量的乳猪颗粒料往仔猪口中抿,每日坚持2~4次,连用3d。同时在仔猪饲槽内要放入少量乳猪颗粒料,并从第10天起每天把仔猪关在补料栏内45min进行强迫补料。在给仔猪补料时每天要做到添料6~8次,以吃完不剩余为原则。

(4)仔猪的日常管理

①1~3日龄要使仔猪感觉湿润一些较好,舍内的湿度可大一些。4日龄以后由于已经开始补水,所以要防止过度潮湿,要尽量保持干燥。

②要保持饮水的清洁。

③诱食料一定要少给勤添,保持仔猪的好奇感,并逐渐增加给量。

④及时打扫产床或产房的粪便,保持干燥清洁。

⑤认真观察母猪和仔猪的精神状态、采食或吃奶的情况、粪便的变化等。

(5)去势 去势主要是针对公猪而言,去势后能提高肉质品质,没有臊味。商品猪场去势一般在3周龄左右(也有的场提前到10日龄)。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公猪体重小,易操作;二是对仔猪损害小,仔猪易恢复,能保证仔猪在断奶前就愈合完全。母仔一般不必去势,尽管给母猪去势生长速度能略快一些,但并不明显。

(6)人工饲养 当母猪死亡或停止泌乳或母猪不愿意带仔猪时,可以用仿照母猪哺乳方式的机械饲喂仔猪系统饲喂。液体饲槽通常以小时为单位定时给仔猪提供容易消化的含奶量高的代乳品。服食这种特制的小剂量日粮可以降低仔猪发生腹泻的概率。这一系统还可以用于消除早期断奶生理上还不适于改用干饲料的小仔猪断奶后生长停滞现象。

一般情况下,在把仔猪转移到人工饲养系统前应该将仔猪放在母猪身边12~36h。这能保证仔猪吸吮到一定量必要的初乳。

只有严格注意清洁卫生,补饲就可以成功。饲养笼的各部分必须以轻易地移动和每日定期彻底清扫。至少需要每日清洁自动手把和液体饲喂器。

(7)弱小仔猪的灌饲 仔猪储存的能量在产后很快就消耗完了。如果不能从母猪的初乳或奶水中尽快得到充足的能量补充,仔猪不久将死去。可以在产后立即给仔猪饲喂15mL的初乳来提高体重只有0.1kg左右仔猪的存活率,而后在产后36~48h饲喂2~4次母猪的初乳或代乳品。

(8)过好仔猪初生关

①初生仔猪几乎没有免疫力、抗病力,一定要用无毒、无刺激性、无腐蚀性、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做好产房和临产母猪体表的消毒工作。调整母猪的内分泌功能,提高母猪的泌乳功能,以满足初生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防止母猪产程过长综合征,缩短产仔时间,减少难产和死胎现象,以减少仔猪的出生应激,促使仔猪获得平均的母源抗体。母源抗体高、一致性好,仔猪的免疫力、抗病力就高,再给仔猪注射疫苗效果就好,为实现仔猪最高成活率和最大增重打下扎实的基础。

②加强初生仔猪的护理。仔猪刚出生时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有资料报道,温度每下降1℃,仔猪发生黄、白痢的可能性就上升1%~2%。同时还要让仔猪及时吃到初乳并做好定奶工作,由于初生仔猪的肠道是“开放的”,仔猪不经消化母猪初乳中的免疫蛋白就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而一段时间后,仔猪的肠道就会“慢慢封闭”,吸收大分子免疫蛋白的功能就会降低,所以让仔猪及时吃到初乳非常重要。防止被母猪压死。做好剪齿、断尾工作。

(9)过好仔猪补铁关

①母猪产前通过补饲富含甘氨酸螯合铁的“泌乳进”能使甘氨酸螯合铁通过胎盘进入仔猪身体,以提高仔猪身体储铁量和母乳中的含铁量。

②仔猪3日龄时注射铁剂。补铁针剂是有机铁与维生素B12的复合物,同时铁针最好含有微量元素硒。

③仔猪诱食料中添加含优质补血铁剂甘氨酸螯合铁的“特补”。

(10)过好仔猪诱食关 饲养哺乳仔猪的关键是诱食工作,也是养猪户易忽略的饲养问题。

①诱食的重要性。再好的母猪分泌乳汁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母猪再多的泌乳量也不能满足日龄越来越大的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提早诱食补料能促进仔猪消化功能提前发育,促使胃底腺因受诱食料的刺激提早分泌盐酸,而胃中盐酸能阻碍病菌生长,防止仔猪下痢,同时盐酸又能增强消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仔猪对饲料的消化能力。

②诱食过迟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断奶困难等。

③仔猪诱食的方法。诱食要选择优质的诱食料,如“特补”。诱食开始的时间在5~7日龄;诱食的原则是“少量多次,逐次增加,要保持新鲜”;要补充饮水,由于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特别是由于母乳脂肪含量高,而诱食料往往是干料,消化吸收需要较多的水,更由于仔猪所处的环境温度高,乳汁的水分是远远不够的。

(11)过好仔猪断奶关 仔猪断奶要科学,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养猪场的养殖水平来决定。

①断奶的时间。国外在15~21日龄断奶,也有10~15日龄所谓的早期断奶。早期断奶并不完全是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而是为了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防止来自母猪的疾病传播。再结合全进全出、分阶段隔离饲养、添加药物和消毒隔离等措施达到净化猪群的目的。国内一般提倡在仔猪4~5周龄断奶较为合适,大量生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一日龄断奶有如下几点好处。

a.相对较晚时间断奶,提高了母猪的利用强度,提高了年出栏率。

b.相对于超早断奶来说,减轻了对仔猪的应激打击,减少了腹泻率,提高了仔猪的成活率。

断奶时间较早,仔猪生长发育又不受影响,体现了一个养猪场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和环境控制的综合水平。但是,盲目追求提早断奶会造成不良后果,一般夏、秋季节断奶可适当提前,冬、春季节适当延长。

②正确的断奶方法。

一是,仔猪断奶前2~3d做好断奶准备工作,可以用栏板让仔猪逐渐少接触母猪,使仔猪多吃料少吃奶。

二是,做好仔猪室消毒和清洁卫生工作。

三是,仔猪断奶后应适当控制饲喂量。

四是,做好断奶仔猪的保暖工作,适当提高断奶仔猪室温度。

五是,供给仔猪充足的食槽位置和清洁温暖的饮水,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抗应激营养剂。

六是,仔猪断奶时应该仍然喂乳猪料,待断奶后经过了1~2周,仔猪采食量正常以后才可逐渐改变饲料。

七是,采取“赶母留仔”的断奶方法。仍然由原先的饲养人员饲喂,待仔猪适应独立生活以后再转入保育舍或与别的同日龄仔猪合并。

八是,仔猪断奶时间以傍晚为好。根据试验,仔猪在晚间8:00断奶与早上8:00断奶相比,在断奶后的28d内,虽然耗料增加5%,而增重却提高6%。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断奶,断奶时都要特别注意仔猪的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都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断奶仔猪发生下痢和水肿病,都要尽可能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

③断奶的注意事项。断奶要和早投开食料结合起来。一般来讲,断奶之前投料越早,仔猪采食固体饲料量就越高,则断奶时对仔猪应激打击就越少。断奶时应特别注意,在断奶后的第2、第3天,要控制仔猪的采食量,因为这时候,由于仔猪突然换料可能引发第1天、第2天拒食,而后由于饥饿而抢食,这时候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腹泻,所以在仔猪断奶的前5天里,开始要注意控量,而后逐渐加量到自由采食。

(12)防疫 防疫是仔猪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一些烈性传染病的爆发传播中,任何一种病的发生都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必须重视对仔猪的防疫工作。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花小钱保大钱,做好免疫工作。特别是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免疫工作,应至少在30~60日龄免疫1次。其他疾病,可根据自身周边情况,结合实际,听从兽医师的指导,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3.仔猪管理新技术——早期隔离断奶

近十几年来,国外在仔猪饲养管理、营养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刚开始的方法是从猪群中挑选有最佳免疫力的妊娠晚期健康母猪,隔离于封闭的产仔室中,投给药物。仔猪5日龄断奶即被转移隔离封闭,并投给大量的药物。虽然此技术复杂难行,成本又高,但却被证明能成功地清除猪气喘病、猪肺疫、猪胸膜肺炎和猪痢疾等疾病。后来的方法又改为不需要将母猪从猪群中移开,仔猪也可在10~21日龄时断奶,但必须给产前母猪注射大量疫苗,加强产前母猪的饲养管理,消除便秘和乳房水肿,使母猪分泌极高的初乳抗体,仔猪通过吸食初乳获得很高的母源抗体,结合严格的消毒和大剂量投药以避免仔猪感染上留在猪群中的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细小病毒病和内外寄生虫病等。

(1)实行“早期隔离断奶”(SEW)的理论依据 集约化高密度饲养使猪容易发生传染病,而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最大。许多疾病一旦进入,很难彻底清除出去。仔猪在母体子宫中理论上不会感染传染病,给母猪注射各种传染病疫苗,母猪可以通过初乳将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结合消毒隔离措施及适当添加药物,使仔猪生长早期不感染传染病。在母源抗体消失以前,实行早期断奶,使仔猪离开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母猪,结合隔离措施,能非常有效地防止仔猪乃至肥猪感染传染性疾病。

(2)实施早期隔离断奶(SEW)技术的主要措施 仔猪采用早期断奶,猪场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猪舍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仔猪实施分段隔离异地饲养,配制能完全替代母乳的乳猪全价饲料。

①早期隔离断奶(SEW)实施的断奶日龄。以前的生产者习惯采用18日龄断奶,现在趋向于14日龄断奶,更因蓝耳病的流行,有10日龄断奶甚至更早的。

②猪场实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所建猪场必须远离其他畜牧场(最好几十千米以上),猪舍根据猪不同阶段需要建有隔离设施和一定的间隔距离,实施严格彻底有效的消毒制度和消毒效果检验制度,严格实施抗体测定和疫病监测,严格实施常规的防疫制度和引种隔离制度,制订一切为生物安全服务配套的饲养管理制度和药物预防制度并严格实行,各阶段猪群务必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③实施分段隔离异地饲养。采用SEW技术还必须实施异地饲养,仔猪断奶后即移至另外一地的保育猪舍,保育猪舍的环境设施和饲养条件要相当优秀,仔猪养至25kg左右再移至肥猪舍。

④配制能完全替代母乳的乳猪全价饲料。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不健全,配制的早期断奶日粮,既要节省成本又要满足仔猪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降低断奶应激。早期仔猪断奶日粮的特点是高能量、高蛋白及其他营养物的高浓度,日粮诱食效果好,适口性佳,消化吸收率高。一般碳水化合物可添加乳清粉(用量15%~30%);乳糖(用量15%~25%)。蛋白质饲料可添加脱脂乳、喷雾干燥猪血浆粉、乳清蛋白浓缩粉、优质鱼粉及特制豆粕等,同时添加仔猪专用营养性添加剂,如“特补”,能促进仔猪日粮氨基酸的平衡,从而有效促进仔猪生长发育,降低仔猪断奶应激,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

⑤饲养管理制度和环境小气候控制措施。仔猪对保育室的饲养管理和温度要求相当高,3~4.5kg仔猪的温度要求在30.5~32.2℃,以后每周降低2℃。重要的是要尽量缩小温差,地面保持干燥,通风换气、饲养密度等也要特别注意。

⑥实施SEW技术的母猪必须注射的疫苗。冻干苗最好在空胎时注射,灭活苗在临产前1个月左右注射,有灭活苗的尽量用灭活苗。经常用的疫苗有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苗等。但注射再多的疫苗也要保证母猪能通过初乳传给仔猪,使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这就要求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调整母猪的泌乳功能,消除母猪便秘和乳房水肿,促进母猪尽可能多地分泌初乳。

⑦开展好早起诱食工作。实施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的初生仔猪2~3日龄就要开始做诱食工作。用优秀的诱食料,如“特补”,优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饲料做好早期诱食。

4.仔猪死亡原因及对策

由于品种、饲料营养、疾病状况、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不同,猪场与猪场之间,乃至同一场的不同时间,仔猪死亡率也不尽相同,从2%~30%,差异极大。

(1)母猪分娩过程中的仔猪死亡原因及对策 一般分娩出的新鲜死仔猪都是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的。临产前母猪贫血、便秘和乳房水肿等造成母猪分娩无力,发生产程过长综合征,致使母猪难产,仔猪因缺氧死亡。提起仔猪后腿左右摇晃,以清除肺内黏液,用吹气或人工呼吸可救活一部分仔猪。

(2)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对策

①仔猪初生重太小。以“杜长大”仔猪为例,正常初生重应有1.2~1.8kg,低于1kg不易成活。

②被母猪压死、踩死、夹死。有资料证明,这类死亡可占到初生仔猪死亡的30%~50%。分娩室采用条状隔板,设置防压设备和仔猪活动休息区,并注意保温,死亡率可大为减少。

③因寒冷潮湿造成仔猪冻僵、冻死。初产仔猪所处环境最佳温度为26~32℃。过低的温度会造成仔猪冷应激反应,行为呆滞、行动迟缓,造成冻僵或冻死,也容易被母猪压死。地面上铺上适量的垫草可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图4-31,彩图)。

两个月仔猪体温多少度,仔猪二十多天体温多少正常(13)

图4-31 铺垫草减少仔猪冷应激

两个月仔猪体温多少度,仔猪二十多天体温多少正常(14)

彩图4-31 铺垫草减少仔猪冷应激

④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或其他疾病致死。因疾病引起仔猪死亡的比例占10%~20%。大肠杆菌病致仔猪死亡可占仔猪因疾病死亡的80%以上。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原因有几十种,给临产前1个月左右的母猪注射多价大肠杆菌灭活苗等,并结合严格、彻底、有效的隔离消毒和饲养管理工作,能有效地防止仔猪发生传染病。

⑤因母猪无乳或缺乳造成仔猪饥饿死亡。母猪营养不良、乳房水肿、乳房发炎、子宫炎、内分泌失调等都可引起母猪无乳或少乳。可采用寄养、早期人工乳喂养、早期诱食等措施防止由此造成的仔猪死亡,但调整母猪的内分泌更为重要。

⑥母猪贫血。母猪贫血更易造成仔猪贫血,使仔猪免疫力、抗病力下降,易得各种传染性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⑦初生仔猪免疫不全。母猪胎盘有六层上皮细胞,母猪无法将抗体经由胎盘传递给仔猪,故初生仔猪处于免疫不全的状态,仔猪若吃不到初乳或吃到的初乳量不够,就极易得各种疾病而死亡。所以促使仔猪尽早吸食初乳,在仔猪的饲养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⑧诱食过迟。诱食过迟使仔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同时也抑制了肠道的生长发育和胃酸、消化酶的分泌,造成仔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断奶应激严重。

⑨仔猪被母猪咬死。因饲料、饮水、畜舍等原因,或仔猪身上有异味,会使母猪咬死仔猪。故带猪消毒应选择无味、无刺激性、无毒的消毒剂。同时,消除分娩室各种异味。

⑩其他原因造成的仔猪死亡。由于仔猪脐带出血、设备设置不良等造成仔猪死亡。

(3)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

①断奶后温度过低或温差过大。断奶是仔猪的生死关。仔猪断奶时离开了母猪的呵护,日粮从乳汁转为固体饲料,更因温度太低,造成仔猪应激严重,诱发各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场发生大批断奶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支原体、细菌、寄生虫引起的混合感染,造成猪呼吸道疾病,严重的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而大批死亡。所以,仔猪断奶后要进行保温和温差控制(图4-32)。

两个月仔猪体温多少度,仔猪二十多天体温多少正常(15)

图4-32 断奶后仔猪的保温、温差控制

②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主要的疾病类型有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先天性震颤、皮炎肾病综合征(类似于猪瘟)、增生性坏死性肺炎。仔猪表现为衰弱、消瘦、苍白、黄疸、生长不良、体表淋巴结肿胀、呼吸困难、腹泻,仔猪舍内僵猪的比例升高。发病日龄为4~16周龄(最常见于6~9周龄)。潜伏期为2周,发病率为20%~50%,急性病例的死亡率可达30%以上。

③仔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病原有蓝耳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伪狂犬病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猪瘟病毒、呼吸型冠状病病毒、猪流感病毒、衣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杆菌、猪链球菌、化脓杆菌、克雷伯杆菌、巴氏杆菌(猪肺疫)、支原体(霉形体肺炎)等,形成仔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图4-33,彩图)。结合猪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霉菌毒素可加重损失。以上病原体引起混合感染,再结合非传染性因素,形成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

两个月仔猪体温多少度,仔猪二十多天体温多少正常(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