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2月23日电 题:筑一座堡垒,守一方平安——山西基层一线抗疫“尖兵连”扫描
新华社记者晏国政、孙亮全、王学涛
他们坚守抗疫最前线,不记得日子,“忘记”了家人,却把责任铭记于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定点医院、城市社区、农村地区的一线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尖兵连”作用,筑起一座座战“疫”堡垒,全力守护着一方平安。
“病人一天天好起来,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家里放的红薯都发芽了。”被安排轮休后,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应急一病区护士长张磊才知道自己已在病区坚守了28天。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被称为山西的“小汤山”,除了收治太原市的患者,还负责集中收治全省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我们病区负责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责任大,护理要求高。”张磊说,她带着47名护士24小时分班值守,没有昼夜、日期概念。
护士们穿着防护服4到6小时一班,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还要高频率说话、干体力活,从病房出来后衣服上的汗渍一层叠着一层。“虽然很累,但看着病人从刚进来时的坐立不安、喘不上气,到一天天好起来,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张磊说。
自1月21日收治首个病例起,经受过非典、甲流等多个疫病考验的医护人员就全部进入战时状态。在医院的发热门诊、留观病房、应急病区,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冲锋在前,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战‘疫’时期,没人退缩,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在一线坚守了20多天的发热门诊护士温旭华说。
在山西省汾阳医院等其他定点医院采访,记者也听到许多感人故事:医生张耀武的父亲生病在床,护士长张小娟把独生女送回老家10天仅通话2分钟,哺乳期的妈妈果断给孩子断奶,还有人取消婚礼……
截至2月23日17时,山西累计确诊病例132例,累计治愈出院86例,治愈率达65.15%;有90%以上的危重型和重型病例转为普通型病例,其中16例已治愈出院。
“保一方平安,就是我们的职责”
在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街道办事处兴安社区的一个卡口,记者一行下车登记、量体温,联系上社区主任王俊花后才被放行。旁边一个人行通道上,居民还需核验出入证。
兴安社区辖内有94栋居民楼、30多家非公企业,住着1.1万余人。不久前,这个社区确诊了两例新冠肺炎患者。王俊花说,除做好隔离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干部还加强了人员摸排和进出管控。“近期返工人员增多,不能有任何马虎。”
兴安社区设置了4个卡口,并设立党员先锋岗,由社区、街办和区直单位下沉的党员干部以及退休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等带头24小时值守。春节前至今,社区13名工作人员从未休息。“再难也要坚持。保一方平安,就是我们的职责。”王俊花说。
社区是城市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众多像王俊花一样的社区党员干部,用细致工作和辛苦付出,在城市里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
摸排3557户、9465人,张贴告知书1002份,悬挂条幅65条,发送各类微信、短信近万条……这是太原市杏花岭区三桥街道办事处柳溪街社区统计的自1月27日以来的工作数据。
柳溪街社区内老旧小区多,物业近乎瘫痪,社区干部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摸底排查。“90后”党员网格长张统帅负责的网格内有533户居民,从春节前开始挨个打电话问情况。“到现在光电话费就交了700多元。”他说。
2月20日晚间开始,社区*薄震霄带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一个弃管小区进行地毯式排查。“底数不清、隐患没排除,我晚上睡不好觉。”薄震霄说,她已经20多天没见着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和生病的公婆。
“老百姓不出门,我们得出门”
阻断疫情传入和传出,是农村地区防控的重要抓手。一些地区直接把战斗堡垒驻扎在路口一线。
晋中市平遥县是山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该县杜家庄乡苏家堡村自1月25日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后,便严格管控人员进出。“村民们在家隔离,生活保障不能断,消*工作也得干。这时候党员干部不上,谁上?”村党支部*刘兴平说,村两委成员分别负责物资、医疗、垃圾清运等6个组,每天进村开展工作。
苏家堡村村主任张国祯每天两次汇总上报村民的体温情况,协调分配到村的生活、防疫物资,解决村民困难,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他说:“关键时期,老百姓不出门,我们得出门。”
香乐乡是平遥县疫情防控的3个重点乡镇之一,当地6000个院落,有一半被居家隔离。“我们成立了由党员干部组成的‘便民服务小哥’队伍,第一时间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香乐乡乡长梁建云说。
吕梁市下辖的汾阳市则在11个道路监测站点、4个超市检测站点等抗疫一线,成立了20多个临时党支部,由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支部*,带头执勤。在汾阳高速口临时党支部担任副*的汾阳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李树盛说:“我们24小时执勤,就是要把外来人员情况全部摸清,筑牢疫情防控防线。”